轉載自丨曾奇峰心理工作室(ID:zqfxlgzs)
01
哭窮式教育
之前看《脫口秀大會》,有一期節(jié)目是聊 “錢”。演員梁海源在舞臺上講到自己小時候,父母總是給他灌輸家里很窮的觀念,導致他長大后即使賺了錢,依然會覺得很缺錢。
其實這樣的父母身邊很常見,他們還會對孩子說:
我們家窮,你不要亂花錢,不能想買什么就買什么。
我們養(yǎng)你不容易,還要供你讀書,你可不要辜負我們。
你怎么又亂花錢,難道不知道父母賺錢有多辛苦嗎。
這些話看似都是父母在教育孩子金錢來之不易,而且很多完全不貧困的家庭中,父母也會用如此 “哭窮”的方式, 試圖教育孩子,培養(yǎng)良好的消費習慣。
但實際上,當父母給孩子創(chuàng)造賺錢非常辛苦的現(xiàn)實,也會在孩子的潛意識中寫下對金錢的憂慮和恐懼感。
同時,這些父母哭窮的方式,也折射出中國父母的一大問題,那就是強調(diào)付出和犧牲。表面上他們只是隨口一提,但傳達的潛臺詞卻是,父母很偉大,而孩子虧欠了自己。
他們希望孩子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,聽父母的話,本質上卻是在滿足自己的自戀?!盀榱四阄覀儭?這樣的句式無疑是一種情感綁架,無形中向孩子傳遞了壓力,和父母對回報的渴望。
不得不說, 父母對金錢的態(tài)度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,不僅僅是將來和金錢的關系,也是和這個世界的關系。
在哭窮教育下成長的孩子,很容易有匱乏感,自卑感,和對金錢的恐懼。
02
哭窮的父母,匱乏的孩子
父母的哭窮教育,很容易讓孩子內(nèi)心產(chǎn)生對物質的匱乏感。小時候得不到,長大后就會覺得自己非常需要。
這些人即使賺到了很多錢,卻依然沒有安全感,難以彌補內(nèi)心的空洞。他們一花錢就會覺得愧疚,所以會把錢都囤積起來,給自己更多的安全感。
電視劇《人民的名義》里落馬的大貪官趙德漢,貪污了兩億三千九百九十萬,但是他一分錢都不敢花,平時吃著幾塊錢的炸醬面,騎著破舊的自行車,每月給老母親300塊生活費。
他簡直是現(xiàn)實版葛朗臺。但是他窮怕了,世代都是農(nóng)民, 金錢并沒有治愈他內(nèi)心的匱乏,反而讓他迷失其中,不知所措。
我身邊還有一些人,他們拼命努力賺錢,甚至犧牲了陪伴家人的時間,徹底迷失在對金錢的渴求中,永不滿足。
還有些女性朋友,她們囤著很多昂貴的化妝品,卻一直舍不得用。
他們并不能夠安心花掉自己所賺的錢,仿佛花錢會帶來罪惡感。而罪惡感的源頭,都是由于父母的責備和他們童年被打壓的對物質的欲望。
清華教授彭凱平曾說: “ 如果告訴孩子家里‘缺’,我們沒有別人好,其實是一種貧窮感的灌輸。”
一旦心中有了貧窮感,是無法僅僅通過物質的富裕來消除的。
03
哭窮的父母,自卑的孩子
知乎上有一個話題 #父母總是哭窮是否會引起孩子的自卑心理#。
提問者分享了自己的故事。她的父母一直向她灌輸家里很窮的觀念。當時幼兒園的小朋友們都陸續(xù)買了芭比娃娃,有一次她想要摸一摸朋友的芭比,結果對方和她說: “ 你讓你媽買呀?!?/p>
她知道媽媽不可能買給她,而這也是她第一次有了自卑的感覺。在后來成長的過程中,看著同學之間流行運動服,文曲星,精致的書包,而她很少得到過她想要的東西。自卑心愈發(fā)強烈。
很多網(wǎng)友都共鳴了她的感受。有的網(wǎng)友說自己自卑到從未談過戀愛,因為覺得自己配不上。
還有的網(wǎng)友說自己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自信,甚至連好看的裙子都覺得自己不配穿。
可見, 哭窮式教育不僅僅影響到孩子的金錢觀,還影響到孩子和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。
他們的欲望沒有被父母認可過,得到的都是有條件的愛,于是他們自卑,敏感,覺得自己不配,也不敢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。
很多人即使爬上了金字塔的頂端,卻依舊無法從內(nèi)心認可自己,覺得自己一點價值都沒有。
相反,還有一些人則會無節(jié)制的消費。現(xiàn)在很多新聞都在討論年輕大學生深陷消費貸的問題,他們借錢買iPhone,化妝品還有奢侈品。
很多時候,也是因為他們的需求沒有在童年時被滿足,于是自卑心和欲望被累積起來,直到像洪水一樣爆發(fā)。 他們想要彌補自己的缺失,于是加倍對自己好,最終可能陷入財務危機。
但本質上,他們的虛榮心也是由于深深的自卑感。
04
哭窮的父母,恐懼的孩子
心理學家李雪曾說:“ 一個人能擁有多少財富,取決于他潛意識認為自己配得上多少財富。”
孩子潛意識中對金錢的態(tài)度,基本都來自父母。如果父母一直在孩子面前哭窮,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要,其實也無意間在向孩子傳達,他們之間的問題癥結在于金錢。
這樣一來, 孩子很容易對金錢產(chǎn)生敵意,而由此,也更加沒有能力駕馭金錢。
心理學家路易斯·海在《生命的重建》中分享過一個故事。
一個平時工作非常努力的學生,有一天特別興奮,因為他剛剛贏了500美元。結果第二周他沒有來上課,因為他摔斷了腿,醫(yī)藥費剛好花掉500美元。
路易斯分析說,這個學生的內(nèi)心對金錢是有敵意的,他害怕自己富裕,所以用這種方式懲罰了自己。
心理學家武志紅也分享過類似的故事。他在和得到平臺簽約的前一晚,看錯了航班時間。結果第二天到了機場才發(fā)現(xiàn),能夠改簽的航班也只剩下一個商務艙了。而他猶豫了,結果連最后一個艙位也沒有了。
好在他定了第二天一早的飛機,趕上了簽約時間。但是他分析自己說,他知道這次簽約會給自己帶來非??捎^的收入,而他潛意識里卻是害怕有錢的,于是行為上一直在拖延。
可見,像他們一樣, 當內(nèi)心沒有和金錢和解,追求金錢的路上也會歷盡曲折,因為這樣才符合潛意識中的想象。
而如果小時候父母就允許孩子的欲求流動,那孩子和金錢的關系也更加輕松自然,財富會隨之而來。
05
窮養(yǎng)富養(yǎng),不如愛養(yǎng)
在孩子小的時候,父母都想要向孩子傳遞正向的觀念。想要讓孩子不與金錢較勁,父母可以做到如下幾點。
1 誠實回應孩子的需求
當孩子提出自己的需求, 是否滿足孩子的欲望,取決于父母的能力和意愿。
如果父母有能力也愿意滿足,那么就開心的滿足孩子,而不要說出諸如" 你這雙鞋花掉了我半個月的工資,你要懂得知足" 之類的話。
否則看似你滿足了他,卻依然是有條件的愛。
而如果父母沒有能力或意愿,則一定要誠實地告訴孩子。你可以告訴他“不是不想給你買,只是我暫時沒有能力。”或者告訴孩子“我舍不得花錢。"
你要讓孩子明白, 即使他沒有得到滿足,也并不是他的錯,將來他依然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豐盛的生活。
2 讓孩子相信自己值得擁有
財新主編王碩曾分享過他和女兒談錢的經(jīng)歷。他會通過娛樂的方式,和她探討對每樣東西的喜愛程度,由1-10打分。然后讓孩子明白,她越喜歡的東西,更值得她花錢去得到它。
通過這樣的方式,王碩在女兒內(nèi)心埋下了一把尺,讓她知道什么是自己喜歡的。而如果手上的金錢有限,則應該選擇存更多的錢去買喜歡的東西,而不是把它們花掉去買沒那么喜歡的東西。
他其實也在向女兒傳達一個信息,那就是 “你值得擁有好的東西?!?/p>
這樣的教育更能培養(yǎng)孩子健康的金錢觀, 孩子反而學會了在花錢之前審視自己的喜好和需求,而不是盲目消費。
3 讓孩子理解金錢的力量和局限
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了解,金錢可以買到很多東西,比如糖果,書包,或者游戲機。而隨著年齡增長,孩子很容易陷入和同齡人之間的物質攀比。
此時父母不應該否定金錢是不好的,反而要在孩子面前承認金錢的力量。孩子會知道金錢能夠帶來更好的物質,而想要變得有錢是很正常的想法。
但不必因為“窮”而感到自卑,因為每一個人都有可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變得富有。
同時,父母也要讓孩子明白,有一些東西是金錢無法換來的,比如父母的陪伴,比如健康的身體。此時金錢只是工具, 更寶貴的東西,孩子其實已經(jīng)擁有了,那就是來自于父母的愛和關注。
父母的哭窮式教育,其實更容易教出心窮的孩子。
當孩子的欲求被否定,孩子會陷入對金錢的匱乏和恐懼中,而這可能會讓孩子一生都無法和內(nèi)心和解。
如果父母想要正確幫孩子樹立金錢觀,那么停止哭窮,你可以和孩子分享通過工作賺錢的樂趣, 告訴孩子他值得富足美好的生活,讓他明白金錢的力量,以及那些比金錢更加珍貴的東西。
愿所有的孩子不管富有還是貧窮,都有一顆富足的心。
圖片丨攝圖網(wǎng),版權歸攝圖網(wǎng)所有。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,與本站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、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(nèi)容未經(jīng)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(nèi)容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和原創(chuàng)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自行核實相關內(nèi)容。
舉報郵箱:3220065589@qq.com,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(lián)系。
網(wǎng)友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