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丨可樂媽

來源丨男孩派

ID丨boy666dj

居家期間,不如用美食犒賞自己和家人!皮皮媽新建美食群,每天分享快手美食,歡迎進群交流~

以下是正文▼

前兩天,看到了這樣一則熱搜:

點開一看,才知道:

原來是教育部最新發(fā)布的《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(2022年版)》,根據(jù)學段為孩子制定了整理與收納、家庭清潔、烹飪、家居美化等目標。

也就是說,以后一、二年級的孩子要學會參與簡單的烹飪;

三、四年級的孩子要自己清洗鞋襪、內衣和書包,定期整理,掌握家庭常用小電器的使用方法;

五、六年級的孩子要體驗工業(yè)生產(chǎn)的勞動過程,如木工、金工、電子等;

七到九年級的孩子則要能夠對家用電器進行簡單的拆卸、清理、維修等……

同時,教育部還規(guī)定了勞動課每周不少于1課時,并于今年9月開始施行。

這就意味著,從此,勞動課將成為義務教育階段的獨立課程。

然而,政策出來后,網(wǎng)上卻有不少家長抱怨說:

“勞動課的要求太高了,萬一耽誤孩子學習的時間怎么辦?”

“一個學生,每天好好學習就夠了,荒廢大好的時間學勞動有什么用呢?”

“勞動課的要求太高了,萬一耽誤孩子學習的時間怎么辦?”

“一個學生,每天好好學習就夠了,荒廢大好的時間學勞動有什么用呢?”

卻忽略了,勞動對培養(yǎng)孩子的學習能力、獨立自主、責任意識都至關重要。

正是它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高度和一生的幸福。

斯坦福大學前新生院長朱莉在TED演講中,曾經(jīng)分享過人類歷史上最長的一項研究“格蘭特研究”。

這項歷時75年的研究發(fā)現(xiàn):

那種父母迫切期望孩子能實現(xiàn)的成功,通常不是來自于學校。

而是源自于童年時做過的細碎的,看似毫不重要的“瑣事”,比如,家務勞動。

而且越早開始做,效果就越好。

看了這一研究,我不禁想起了曾經(jīng)火遍全網(wǎng)的“復旦女神”張安琪。

在復旦讀本科的時候,張安琪就發(fā)表過5篇SCI論文。

隨后,哈佛大學更是開出全額獎學金將她錄取。

在留學期間,張安琪專注科研,發(fā)表了30余篇論文,并成功拜入了華人女科學家鮑哲南的名下。

難得的是,張安琪不僅學業(yè)優(yōu)秀,其他方面也不差:

19歲那一年,她就成為了新東方最年輕的英語老師,短短一個暑假,就掙到了5萬塊錢。

她能取得這樣的成就,離不開父母的教育。

和大多數(shù)人想象的不一樣,張安琪家境普通,父母都只是普通的中學教師。

但在教育女兒的過程中,張媽媽始終秉承著這樣的觀念:若要為孩子未來著想、成長負責,必須讓孩子充分做好分離時的準備。

為此,張媽媽從女兒很小的時候,就有意識地讓她參與勞動。

她經(jīng)常對女兒說:

你是這個家庭的三分之一,就應該干三分之一的活?!?/span>

你是這個家庭的三分之一,就應該干三分之一的活?!?/span>

從洗衣服,到擇菜做飯,再到打掃衛(wèi)生,父母都要求女兒一起參與進來。

在學習的間歇,抽出一些時間做家務,看似浪費了時間,但其實,這不僅能讓孩子緊繃的身體得到休息,還能幫助孩子的大腦更好地調整狀態(tài)。

汝果欲學詩,工夫在詩外。

收納整理,訓練了孩子的空間思維;

種花澆水,讓孩子見證了生物的萌芽、生長和枯萎;

開火做飯,也蘊藏著化學反應的原理……

正是這一點一滴的家務瑣事,讓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飛速進步。

之前,有個小學老師曬出了一張自己和家長的聊天記錄,讓人大跌眼鏡。

一位家長聲稱孩子是全家人的寶貝,“在家從不做家務”,所以在學校里,老師也不能安排他打掃衛(wèi)生。

可實際上,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、毫無自理能力的孩子,將來又該如何走向獨立?

而一個被父母過度溺愛的孩子,長大后不僅不會感謝父母曾經(jīng)的包辦,還會心生怨恨。

一個名叫袁喬楚的亞裔男生,畢業(yè)三年后,始終沒有工作,也沒有朋友,還沾上了毒品,日常開銷全靠國內辛苦掙錢的父母。

然而,讓人驚訝的是,他并不是沒有技能,或是學歷不高。

相反,他天資聰慧,還是麻省理工大學的研究生。

之所以會造成今天的局面,很大程度上就像他自己在推特上寫的:

“父母甚至沒讓我做過家務,我被寵壞了,現(xiàn)在回想起來,這對我并沒有什么好處?!?/span>

“父母甚至沒讓我做過家務,我被寵壞了,現(xiàn)在回想起來,這對我并沒有什么好處?!?/span>

與之相反的,是另外一則暖心新聞:

貴州六盤水,有個7歲的小男孩一放假就承包了全家人的飯菜。

從切菜到調味,再到顛鍋,每一步他都做得有模有樣。最終做好的飯菜端上桌,家人們也是連連稱贊。

男孩媽媽告訴記者,兒子5歲時,曾一時興起,提出想跟媽媽一起做飯。

沒想到,嘗試過后就喜歡上了這項勞動。

如今,他一有時間就跟著家人學做菜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能做20、30道菜了。

比起這個人人羨慕的“小神廚”,我更想為那個放手讓他做飯的媽媽點個贊。

她不僅在孩子切菜時,全程在一旁看護,而且還明確表示:

“我想他是個男孩子,一定要學會獨立?!?/span>

“我想他是個男孩子,一定要學會獨立。”

心理學家李中瑩曾說:

“家長唯一要做的事,就是培養(yǎng)出孩子照顧自己人生的能力?!?/span>

“家長唯一要做的事,就是培養(yǎng)出孩子照顧自己人生的能力?!?/span>

父母之愛子,則為之計深遠。

這種愛,不是包辦,不是替代,而是狠下心、放開手,讓孩子自己學會勞動。

畢竟,性格和靈魂的獨立,才是一個孩子行走世間,最大的實力。

遼寧省盤錦市前教育局局長魏書生曾在演講中,擲地有聲地說:

“本人當局長。

從明天開始大家回去落實:全盤錦市的孩子回家都要做家務勞動。

有時間多做,沒時間少做,但不能停下來。

一分鐘也要做,做半個小時那就更好。”

“本人當局長。

從明天開始大家回去落實:全盤錦市的孩子回家都要做家務勞動。

有時間多做,沒時間少做,但不能停下來。

一分鐘也要做,做半個小時那就更好?!?/span>

看到有的家長不理解,魏書生解釋道:

“某個人說自己愛祖國,愛人民,看不見摸不著。

他如果不愛自己父母的話,你說他愛祖國愛人民,100%是騙人的,用不著論證。

愛父母,掛在嘴邊上說空話,那不是騙人的嗎?

人一定要學會,用行動去心疼父母。能承擔的家庭責任,從小承擔。

一個孩子從小知道心疼你了,長大了他自然會心疼老百姓,心疼集體和國家?!?/span>

“某個人說自己愛祖國,愛人民,看不見摸不著。

他如果不愛自己父母的話,你說他愛祖國愛人民,100%是騙人的,用不著論證。

愛父母,掛在嘴邊上說空話,那不是騙人的嗎?

人一定要學會,用行動去心疼父母。能承擔的家庭責任,從小承擔。

一個孩子從小知道心疼你了,長大了他自然會心疼老百姓,心疼集體和國家?!?/span>

生活中,為什么有的父母傾盡了所有的愛,最終卻只養(yǎng)出了一個沒有責任感,也不懂感恩的白眼狼?

其實原因很簡單。

孩子小時候,父母舍不得用他,默默幫他承擔了一切。

長大了,孩子的眼里自然看不到待洗的衣服和臟了的碗,反而嫌棄父母干活不夠麻利,怨恨父母怎么還沒做好飯。

前段時間,我經(jīng)常能在抖音上刷到一位寶媽的視頻。

她發(fā)了將近200條視頻,其中大部分的內容都是關于清理、打掃,以及給全家人準備一日三餐的。

她有一則置頂視頻,拍的是自己5點起床,為全家人準備愛心早餐的過程。

然而,不少網(wǎng)友卻在評論區(qū)留言提醒她:

“姐姐出門上學看見媽媽在做早餐,也不跟媽媽打招呼,弟弟連個碗都要媽媽拿,老公連張紙都要你拿給他。

感覺一家人都被你慣壞了,看不到任何感恩?!?/span>

“姐姐出門上學看見媽媽在做早餐,也不跟媽媽打招呼,弟弟連個碗都要媽媽拿,老公連張紙都要你拿給他。

感覺一家人都被你慣壞了,看不到任何感恩。”

“不知道你自己有沒有發(fā)現(xiàn),你全家人,包括你的孩子,都是坐好了,等著你去拿碗筷。”

“不知道你自己有沒有發(fā)現(xiàn),你全家人,包括你的孩子,都是坐好了,等著你去拿碗筷?!?/span>

自己的丈夫和三個孩子對這種“衣來伸手、飯來張口”的生活習以為常,當媽的卻絲毫不覺得有問題,而是回復說:

“我是那種閑不下來的人?!?/span>

“我是那種閑不下來的人?!?/span>

事實上,父母的無微不至,不僅會讓孩子失去體驗生活的機會,還會讓孩子變得麻木、冷漠。

而這樣的孩子,一輩子都長不大,也學不會愛與付出。

今年兩會期間,“網(wǎng)紅校長”唐江澎曾提到:

“現(xiàn)在的問題是,無論學校教育,還是家庭教育,我們擰成一股繩都專注于知識教育,而缺失了其他方面。

而家庭教育必須承擔的基本責任,第一個就是讓孩子學會生活自理,參與勞動。”

“現(xiàn)在的問題是,無論學校教育,還是家庭教育,我們擰成一股繩都專注于知識教育,而缺失了其他方面。

而家庭教育必須承擔的基本責任,第一個就是讓孩子學會生活自理,參與勞動。”

但什么年齡做什么勞動,卻是大有學問。

《人民日報》曾發(fā)布過一份兒童學做家務年齡表,從9個月到13歲孩子要做的家務勞動都整理齊全了——

  • 2歲以前

2歲以前

2歲前,可以訓練孩子拿湯匙自己吃飯。

同時,還可以做一些關于“扔”和“取”的簡單動作。

在這個過程中, 能夠很好地鍛煉孩子的身體平衡能力、大小肌肉群,從而促進孩子精細動作的發(fā)育。

  • 進入幼兒園前后

3歲后,孩子會進入“模仿敏感期”,模仿大人的一舉一動,甚至跟父母“搶著”做事情。

父母可以利用這一特點,通過游戲的方式引導孩子做家務。

比如,疊衣服、收拾碗筷、給玩具分類、飯前擺好碗筷、清洗瓜果蔬菜等等。

當孩子們進入幼兒園,發(fā)現(xiàn)很多事情自己都可以做到時,也能更快地適應幼兒園陌生的環(huán)境,減少恐慌。

  • 小學低、中年級(一到四年級)

上小學后,父母可以逐漸放手,讓孩子獨立嘗試更多的家務。

像是每周打掃房間、整理好書包和第二天要穿的衣服、在父母的陪伴下煮飯和炒菜……

等孩子做完家務后,記得要送上真誠的表揚,肯定孩子的付出。

  • 小學高年級(五、六年級)

等孩子再大一些,家務勞動已經(jīng)成了一種生活習慣。

這時候,家長不用再刻意強調,而是應該尊重孩子,給孩子更多的選擇權,或者為孩子設置一些新的挑戰(zhàn),讓孩子更加積極、主動地參與進來。

如果父母不知道具體應該怎么做,還可以帶孩子一起共讀繪本。

比如《28天兒童自理能力養(yǎng)成系列》, 通過故事,讓孩子對家務產(chǎn)生興趣,潛移默化地培養(yǎng)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。

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告誡父母:

“不要把孩子保護起來而不讓他們勞動,也不要怕孩子的雙手會磨出繭,要讓孩子知道,面包來之不易。

這種勞動對孩子來說是真正的歡樂。

通過勞動,不僅可以認識世界,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。”

“不要把孩子保護起來而不讓他們勞動,也不要怕孩子的雙手會磨出繭,要讓孩子知道,面包來之不易。

這種勞動對孩子來說是真正的歡樂。

通過勞動,不僅可以認識世界,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?!?/span>

父母對孩子最深的愛,不是照顧他一輩子。

而是讓孩子在勞動中,體會到生活的幸福感和成就感,讓孩子一步步從懵懂無知的嬰兒成長為獨立、有擔當?shù)拇笕?,充實自己的羽翼,并獲得飛翔的能力。

畢竟,最好的教育,就是從生活中來,再到生活中去。

點個 「在看」,與所有家長共勉!

*本文系男孩派原創(chuàng),我家有男孩,成長交流平臺,400萬精英家長都已經(jīng)關注我們。

//· The End ·//

?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?
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,與本站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、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(jīng)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和原創(chuàng)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
舉報郵箱:3220065589@qq.com,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(lián)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