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0日,央行宣布:自2020年10月12日起,將遠期售匯業(yè)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%下調為0。

外匯風險準備金率的調整是匯率市場的一件大事,對于人民幣匯率走勢具有重要影響。

那么什么是外匯風險準備金率?

外匯風險準備金是央行在2015年“811匯改”之后設立一項制度,意思是向開展代客遠期售匯業(yè)務的金融機構收取外匯風險準備金,初始的準備金率定了20%,外匯風險準備金凍結期為一年,沒有利息。

外匯的買賣有遠期和即期之分,所謂即期就是時間比較短的交易,一般而言,買賣雙方達成一筆外匯交易,簽協(xié)議后,如果在2個工作內辦理交割就是即期外匯交易。

反之,如果買賣雙方簽協(xié)議后,需要較長的時間才交割就是遠期。

本次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就是針對遠期而言的。

我在2017年7月28日曾給大家舉個例子:

1、A打算3個月后購買美元,但又擔心3個月后美元升值,自己承擔高額的成本,于是他和B銀行約定,3個月后以1:6.7(人民幣對美元匯率,假定)的價格購買美元。到3個月后,即使美元升值到1:7,A仍然能夠享受到原來1:6.7的價格購買,避免了未來外匯升值可能帶來的損失。 2、銀行賣出外匯,叫做“售匯”,對銀行來說是賣,對投資人和客戶來說是買; 3、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,就是銀行每出售一筆外匯需要向央行上繳一定的準備金(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=上月遠期售匯簽約額風險準備金率),此前,遠期外匯風險準備金是20%。

如果某銀行上個月的遠期售匯簽約額是1000億美元,那么這個月需要上繳的準備金是200億美元,1年之后央行會把這200億美元的準備金解凍歸還給銀行。

現如今,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整為零,意味著什么?

意味著銀行開展外匯交易時被凍結的外匯得到釋放,銀行等金融機構持有美元增加,客戶們在銀行買入美元,賣出人民幣的成本降低,對于人民幣的上漲形成抑制。

歷史經驗上看,遠期外匯風險準備金率曾經歷多次調整??偟囊?guī)律是,在人民幣有顯著下跌壓力時上調;反之,人民幣有顯著上漲壓力時下調。

比如2015年10月15日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整為20%,2017年9月11日調整為零,2018年8月6日調整為20%,如今再次調整為零。

今年5月份,我國國內已經顯著控制住了疫情,人民幣匯率隨即快速上漲。如果從今年5月27日的離岸價7.1954算起,到目前的最高點6.6791,人民幣累計升值超過5000點。

特別是“十一”長假后的第一個交易日,人民幣匯率更是迎來大幅升值,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盤中最高飆升逾1000點,目前人民幣對美元在岸價是6.6906。

有權威機構預計,未來一段時間,人民幣匯率可能走強到6.7。

人民幣的走強,是資金對我國抗疫成果以及經濟恢復的認可,但是人民幣升值的速度過快也會對中國的出口貿易帶來壓力。

現如今,央行出手,下調外匯風險準備金率,相信未來人民幣上漲的速度將受到明顯的抑制。但受制于美元貶值,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匯率應該還有小幅上漲空間。
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,與本站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、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和原創(chuàng)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
舉報郵箱:3220065589@qq.com,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(lián)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