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養(yǎng)育之恩,比天大。但很多孩子長大后,原本應該最無間隙的親子情,卻變成最熟悉的陌路人,甚至是仇人。
12歲的少年不聽管教,持刀瘋狂地殺害了自己的母親;
北大留學生襪子長文數(shù)落父母,12年春節(jié)不歸,決裂來黑父母6年;
北大博士后出國20年杳無音訊,7旬病危老母盼見兒最后一面,被殘忍地拒絕;
……
這一個個鮮活的例子的背后,值得我們深思。曾經(jīng)最真心、最無私的付出,為什么換成了冷冰冰的關系。
其實,孩子如此不孝,不是孩子天生如此,而大部分是由父母一手造成的。
父母的愛如果用錯了方式,就會讓自己受到反噬。
而以下4種家庭,累死也養(yǎng)不出孝順的孩子。
1
一味犧牲自己,去富養(yǎng)孩子
養(yǎng)出的可能是只會索取的白眼狼
前段時間,熱播劇《安家》吸引了眾多國人的眼球。劇中老嚴夫婦全款幫兒子買房,自己卻沒地方住,只能在包子鋪對付,引起了不少的同情心。
劇情一播出, “心疼老嚴夫婦”這一話題,也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。
辛苦在上海打拼十幾年,本著“只要兒子好,就是自己好”的原則,老兩口一輩子省吃儉用,不敢給自己買件像樣的衣服,為的就是把最好的東西都留給兒子,最后連自己的棲身之地都沒有,可憐、可悲。
但從另一種角度來說,老嚴夫妻一點都不值得同情,他們的果是自己一手種下的。
他們本可以有兩個選擇,讓自己將來無憂,一是不全款幫兒子買房,只要付個首付就可以,兒子兒媳可以每月還房貸,中介的工作人員也提醒了他們,但最后他們選擇“相信”;二是你們可以選擇房產(chǎn)證上寫上自己的名字,這樣也可以給自己更好的保障,畢竟是掏空了自己全部家當全款買房,但他們依然沒有這樣做。
掏空家底,已無用處。最后,可想而知,留給他們的結局只可能有一個,被兒子拒之門外,流著淚離開。
看到這一幕時,網(wǎng)友坐不住了,罵聲一片:“太忘恩負義了!”“不孝子,白養(yǎng)那么大了……”
烏鴉尚知反哺,做人兒女卻不懂感恩,能讓人不心寒嗎?
小雨君要說的是,老嚴夫婦的結局都是自己造成的。因為父母的付出與孩子的孝順,并不總是成正比。尤其當父母過度付出,一味窮養(yǎng)自己富養(yǎng)孩子時,孩子反而更加“沒心”。
從小“養(yǎng)尊處優(yōu)”,不知柴米貴,不懂來錢難的孩子,是不會體會到父母的辛苦的,即便長大后,也只知道一味索取,把一切都想成理所當然,不會懂得感恩,更不會去回報。
“天下的父母,如果你愛孩子,一定讓他從力所能及的時候,開始愛你和周圍的人。”這絕非成人的自私,而是為孩子一世著想的遠見。
父母之愛子,不是舍己為他,而是要為之計深遠,讓他學會承擔責任,擁有獨立人格。只有這樣,孩子才會懂得父母的付出和犧牲,才會懂得感恩和反哺。
2
孩子的父母的復印件,
自身不孝做壞榜樣只能自食其果
曾經(jīng)有這樣一個故事:有個男人嫌母親太老不中用,想把她丟到很遠的山溝里。
因道路坎坷,他叫來兒子幫忙,一起用手推車把母親拉到了山溝。走的時候,男人想把車子也扔在那里,但兒子不干,非要把車拉回去。男人很疑惑,問兒子為什么?兒子說:“日后你不能干活的時候,我也好用這個車子把你拉到這里來啊!”男人頓時羞愧難當,立即又把母親拉回家,并孝敬有加,直到老人去世。
孩子是父母的復印件,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,父母就要先成為什么樣的人。
一個對自己母親不孝順的人,如何指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后會孝順自己呢?
令人心痛的是,生活中這樣的父母卻并不少見。
法國學者波達斯說:人的觀念、標準,深受家長影響,并根植于腦海。
身為父母,千萬不要忽視言傳身教的力量,它是無窮的,更是一個家庭中最重要的教育舞臺。
“幼吾幼以及人之幼,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,只有父母敬愛長輩,孩子在此環(huán)境下耳渲目染,長大后,才會對父母敬愛有加。
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,孩子必然有樣學樣,如果自己對父母糟糕透頂,即便是他將來上了最好的大學,受到了最好的教育,也永遠學不會感恩。
3
不尊重孩子
更容易養(yǎng)出忘恩負義的仇人
弒母弒父的新聞時有發(fā)生。
去年12月份,海南省一名叫符李民的男子,在家中將母親活活毆打致死的新聞,引發(fā)了熱議。
據(jù)了解,符李民的母親生前是個很強勢的人,從來都不尊重兒子,永遠讓兒子按照她的喜好來做事。
若是惹她不高興了,還會被臭罵。
母親長期的壓迫,讓兒子活得很壓抑,早已心生不滿。
所以,當母親拒絕幫他出彩禮錢,導致女友打胎并提出分手,他再也控制不住心中的怨氣,在一次酒后,用棍棒和石頭將母親打死。
每一個混蛋兒子的背后,都有一個不省油的母親。
話雖糙,但理卻不糙。
雖然弒母的行為確實罪大惡極,不可饒恕,但母親一直以來的行為,也在兒子心中埋下了恨的種子。
一代人的悲劇,往往是從上一代就開始的。
雖然生活中這樣極端的案例不多,但父母不尊重孩子的家庭卻不少。
據(jù)《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(2018)》顯示:
在中小學生“家長尊重孩子狀況”的調查中,“當我和家長有不同意見時,家長從不允許我表達自己的觀點”和“家長要求我做某件我不愿意做的事情時,從不會向我耐心說明理由”,這兩項穩(wěn)居前兩名。
愛本沒有錯,錯的是不懂尊重的愛。
但這樣的愛,極易誘發(fā)孩子的叛逆和報復心理,使親子關系遭到破壞。
一個心里帶著父母給的傷的孩子,又怎會反過來愛父母呢?
笛卡爾曾說,尊重別人,才能讓人尊敬。
尊重,是培養(yǎng)孩子長成參天大樹的必備養(yǎng)分,是孩子生命中那抹不可或缺的陽光。
4
用愛要挾綁架
可能養(yǎng)出一心只想逃離的孩子
“我們都是為了你好!”
“我們這么不容易,你要好好……”
“要不是因為你,我早就……”
這是父母對孩子情感勒索時,說得最多的話。
所謂情感勒索,就是父母用責任感、罪惡感和恐懼感控制著孩子,讓孩子在被控制的同時感到一種沉重。
那些長期被情感勒索的孩子,心里滿是傷。
情感勒索的教養(yǎng)方式,放大了父母的光輝,忽略了孩子作為獨立個體的事實。
這些很容易讓孩子陷入內疚、負罪當中,無法獲得真正的幸福。
時間久了,內疚還可能變成怨恨,讓孩子變得缺愛、缺安全感,只想向外求索。
父母的情感綁架,把孩子養(yǎng)成了一心想逃離的孩子。
日本作家加藤諦三在《情感暴力》書中說:
向孩子兜售自己的父母最惡劣,孩子想要的是來自父母積極的關心,并非是父母丟失自我的付出。
真正的愛,是看見孩子內心的需求,放他飛放他走,祝他安康不挽留。
5
愛而有方
才能養(yǎng)出有愛懂孝的孩子
新加坡有個關于孝順的公益短片,曾感動了上億人。
短片講述的是男人父親去世后,他將母親接過來住。
可老人家脾氣很不好,一會嫌飯菜太硬,一會拖著行李要離開。
男人和妻子始終包容著她,任勞任怨。
只有他們的兒子,一直厭惡老人的無理取鬧。
后來,老人身體垮了,被送進了醫(yī)院,男人心里很是難過。
他兒子疑惑地問:“奶奶那樣對待你和媽媽,你為什么還要為她難過?”
男人看著兒子,跟他說起了往事:
小時候,他有次高燒不退嚇壞了母親。
正是大雨天,母親攔不到車,就抱著他一路狂奔到醫(yī)院,衣服、頭發(fā)全都被打濕了。
是母親的愛,溫暖了他一輩子,變成了他對母親晚年的孝。
也正是他對母親的孝,讓兒子終于理解并傳承了這份孝。
朱旭東曾說,教育的美妙境界,是有心而無痕。
孝順,從來不是教會的。
真正的孝順,是孩子在接受到父母溫柔而堅定的愛后,自然而然地反饋給父母的一個過程。
想結一個“孝”的果,父母就當在對孩子的愛里,種下一份善念,一份尊重,一份感恩。
然后默默澆灌,靜靜等待,春天花自開。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,與本站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、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(jīng)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和原創(chuàng)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舉報郵箱:3220065589@qq.com,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(lián)系。
網(wǎng)友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