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親子教育專家”關(guān)注我們
來源:青欖家長地帶(ID: educool)
文 | 云開
前兩天看新聞,被一個12歲男孩的歸國視頻震撼了。
男孩從西班牙馬德里,獨自乘機回國,從登機、過關(guān)、申報,到檢測、核驗眾多程序,全部獨立搞定。
不止如此,在父母叮囑下,20多個小時長途飛行,直到首都機場離散點,孩子始終佩戴著口罩、帽子,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,全程水米未進。
這份超越年齡的獨立與克制,令人動容。
▲12歲男孩獨自乘機回國
建議WiFi條件下觀看
網(wǎng)友們?nèi)滩蛔〖娂娕潱?/span>
“12歲!別人家,還是不懂事的混世小魔王,還是連上下學都要接送的小寶寶,而他,已經(jīng)能獨自一人跨越千山萬水,飛過五湖四海輾轉(zhuǎn)回到祖國?!?/span>
“超強的自制力、穩(wěn)定的情緒、成熟的心態(tài),這個少年,未來可期!”
高贊評論這樣寫道:
“無論什么樣家庭條件的孩子,父母可能都無法時時刻刻保護孩子,更不能護他一生不受磨難。只有平時鍛煉到位了,在這種被迫長大的時候,孩子才會表現(xiàn)得如此出色!”
是啊,父母無法代替孩子成長,無法保護孩子一生。 教會孩子獨立,才能賦予他們終身受用的軟實力,這份強大武器,才能真正給孩子一生保駕護航。
1.
獨立的孩子
自信自律,性格陽光
作家安娜·昆德蘭說:
父母最成功的愛,不是把孩子留在身邊,而是培養(yǎng)孩子獨立,對孩子放手。
前些天,河南焦作五年級學生曲恩澤,成了刷屏朋友圈的“硬核小網(wǎng)紅“。
曲恩澤的爸爸是特警,媽媽是護士,疫情到來,爸爸媽媽都投入了疫戰(zhàn)。
無人照顧的他,獨自在家,把生活、學習安排得井井有條。
自己做飯,做家務;記錄防疫知識,戴著口罩、護目鏡,去超市購物;列好學習計劃,自覺上網(wǎng)課、寫作業(yè)。
他通過電腦了解疫情,關(guān)心爸爸媽媽安危,每天中午,一家三口用手機三方視頻,相互打氣。
父母眼中,他是個獨立懂事、令人欣慰的孩子;老師眼中,他樂于助人、富有正義感;同學眼中,他人緣好,是好同學、好哥們。
獨立的孩子,自信自律,性格健全,心態(tài)陽光,不僅能照顧自己,也能連接世界。
馬伊琍的女兒7歲時,一個人帶領(lǐng)國外生存能力幾乎為零的外婆、阿姨、妹妹從巴黎轉(zhuǎn)機。
機場過關(guān),她順利找到離登機口最近的休息室,在媽媽電話指導下,查閱屏幕上航班信息,主動向工作人員詢問登機時間,順利登機飛回上海。
父母最大的成功,不是活成孩子的鎧甲,而是讓孩子長出屬于自己的堅實鎧甲。
獨立的孩子,身有堅甲、心有力量,縱遇困難,他們也能相信自己、樂觀面對、勇敢前行。
2.
不獨立的孩子
自卑低能,性格缺憾
教育學家陶行知說:
好父母守望孩子,讓孩子自己主動的成長;壞父母代替孩子做事,讓孩子被動成長。
《少年說》有期節(jié)目,高中生郝睿涵“控訴”家長太寵愛她了,以至于成了一個高商低能的人。
從小,家里就為她包辦一切,直到13歲,她才開始自己穿衣服;16歲,才開始自己倒熱水;
她不會用筷子,父母就給她勺子,如今高中了,她也不怎么會用筷子。
插個插座,家長也擔心觸電;跟同學外出,父母也要接送。
她說:“當我看到同學們會自己挑各種款式的衣服,而我連衣服型號是什么都不知道;當我看到同學們會自己扎各種款式的辮子,而我只會扎馬尾辮;當我看到同學們會為自己的事情拿定主意,而我連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你們來做主。 ”
她對家人喊話:“我知道你們很愛我,我也愛你們,希望你們松開手,讓我獨立起來?!?/span>
自我獨立,是每一個生命的天性。
被束縛的孩子,一邊因為內(nèi)心的天性,渴望外面的世界,一邊因為身心不獨立,不得不依賴父母,他們心理壓抑,內(nèi)心挫敗,低能自卑,找不到價值,難以養(yǎng)成健全的性格。
去年,新聞報道上海一個17歲的女孩,因為父親沒有給她買一雙800元的鞋,情緒激動,用剪刀把父親的衣服剪壞。
而這種事情,已不止一次,甚至還動手打過母親。
女孩對前來安撫她的民警說,她一直感到自己非常挫敗,從小到大,怎么過日子,父母說了算;去哪兒讀書,父母說了算;跟誰接觸,也都聽父母的。
長期困在父母愛的束縛里,心理壓抑,情緒不穩(wěn)定,性格偏激。
失去自我獨立的孩子,一邊向父母索求,一邊厭憎父母。
世界上所有愛都指向相聚,唯有父母子女之愛指向分離。
過度保護不是愛,而是傷害和阻礙,傷害了孩子積極生長的熱望,阻礙了孩子面對世界的權(quán)利。
當有一天不得不獨自行走社會,他們就像一只沒有殼的蝸牛,一粒小石子就能把他們劃得遍體鱗傷。
3.
養(yǎng)育獨立精神
是父母的成功,孩子的幸運
美國教育家羅伯特博士提出,現(xiàn)代孩子教育有十大目標,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獨立性。
作為父母,無不希望把最好的東西送給孩子,培養(yǎng)孩子的獨立性,無疑是父母給孩子最珍貴的人生饋贈。
- 從“控制孩子”到“給孩子選擇”
馬伊琍女兒想打耳洞,馬伊琍知道自己有疤痕疙瘩體質(zhì),穿耳洞會發(fā)炎鼓包,這種體質(zhì)可能遺傳,但她沒有直接制止,而是告訴女兒:
“媽媽有義務告訴你最壞結(jié)果,因為你需要自己給自己做主。也許你很幸運沒有遺傳媽媽的體質(zhì),但也許就遺傳了,如果不告訴你,長大了你反而責怪我,所以媽媽希望你自己考慮清楚再做決定?!?/span>
女兒鄭重思考后,決定放棄打耳洞。
聰明的父母,幫助孩子做選擇,而不代替孩子做選擇。
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,鍛煉自己的思考,判斷自己的行為,從中獲得責任感和價值感。
- 從“大包大攬”到“讓孩子參與勞動”
李玫瑾教授說:
教育孩子要從做家務開始。
安徽三年級學生沈靖軒,從幼兒園開始,就學習做飯,現(xiàn)在已會十幾道菜。
這次疫情,假期延長,沈靖軒經(jīng)常在學習之余,幫媽媽洗碗、燒飯做菜、打掃衛(wèi)生。
媽媽喜歡吃土豆絲,他還特意為媽媽學了兩種不同烹飪方法。
鼓勵孩子參與家務,孩子得以在勞動中積累和鍛煉,也學會付出和感恩。
反觀去年刷屏的48歲上海海歸碩士在家啃老,81歲母親丁阿婆說:“我教育不對,樣樣包辦,他從小樣樣現(xiàn)成的,依賴慣了……”
起初,孩子都是好孩子,最后,父母教養(yǎng)的日積月累,造成了他們的天差地別。
- 從“害怕孩子做錯”到“允許孩子犯錯”
《解碼青春期》書中說,孩子逐漸長大,家長角色也要成長,從對待嬰幼兒的“空中管制員”轉(zhuǎn)換為“教練”:
幫助孩子賽前演練。做一件事情之前,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教導和提醒;
放手讓孩子上場。無論表現(xiàn)如何,都是孩子自己的人生經(jīng)歷;
賽后總結(jié)復盤。不指責、不嘲諷,幫助他從錯誤、失敗中得到經(jīng)驗和價值。
孩子獨立做事,一定會犯錯或失敗,但人的一生,誰不是一邊摸索,一邊犯錯,一邊成長?
陶虹曾在某節(jié)目分享孩子犯錯的經(jīng)歷,她劈頭蓋臉的訓斥,令女兒恐懼不已。
她反思道:“父母應該允許孩子犯錯,而不是用一場情緒暴風雨,給他帶來‘犯錯就要受罰’的可怕印象。”
犯錯并不可恥,犯錯是孩子的權(quán)利。
父母要做的不是打罵,而是耐心教會他如何收獲。
- 從“TA還小”到“TA能行”
心理學家霍尼說:
每一粒橡樹種子都有能力自然地成長為一棵橡樹。同樣的,每個人都有為自己生命承擔責任的能力。我們要做的至少是要相信孩子破土發(fā)芽,沖破黑暗,茁壯成長。
河南一小學,網(wǎng)課期間,為學生布置了有趣的家庭拓展課,其中一項要求孩子學會做菜。
有位爸爸說,第一次吃到孩子做的飯,激動得一宿沒睡,突然覺得孩子長大了。
“以前覺得孩子還小,很多事不能做,都是由家長包辦,沒想到放手讓孩子去做的時候,才知道他真的可以?!?/span>
我們的孩子不是缺少能力,而是缺少機會。
放下控制與不信任,給孩子一份放手的相信,孩子會回饋你一份成長的驚喜。
海桑有首長詩《給我的孩子》,百讀不厭,每讀一次,都能收獲滿滿的觸動。
你不是我的財富,不是的
如果你一定是財富
那你是時間的財富,是未來的財富
你如此寶貴,我怎能占為己有
《少有人走的路》書中說: “愛的重要特征之一,在于愛著與被愛著都不是對方的附屬品。付出真愛的人,應該永遠把愛的對象視為獨立的個體,永遠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?!?/strong>
大自然的每一個生命,都有獨立向上的天性,當父母放手讓孩子去生長,經(jīng)歷了思考與選擇,經(jīng)歷了磨合與收獲,孩子的內(nèi)心將越來越獨立堅韌,越來越富有自信和能量。
父母只能陪伴他們一時,不能陪伴他們一世,最好的愛,是給孩子獨立前行的力量,讓他們勇敢去飛。
“您的分享,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”
*作者簡介:云開,高級研發(fā)工程師,自由撰稿人,愛孩子愛寫作,左手研發(fā),右手文藝,相信唯有內(nèi)心肥沃,夢想才會開花。
青欖家長地帶(ID:educool):百萬中小學生家長聚集地,專門研發(fā)趣味小課,讓孩子愛上學習。《跟著青欖,學課本中的成語》音頻節(jié)目正在熱播,每天5分鐘,趣講一個成語故事,幫孩子解讀統(tǒng)編版語文教材中的成語。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,與本站無關(guān)。其原創(chuàng)性、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(nèi)容未經(jīng)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(nèi)容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和原創(chuàng)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自行核實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。
舉報郵箱:3220065589@qq.com,如涉及版權(quán)問題,請聯(lián)系。
網(wǎng)友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