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首發(fā)十點讀書(ID:duhaoshu)
◆◆◆
童年是什么?
是琴聲繞過窗臺,月光照亮池塘,母親認不出的金色花,知了叫不完的夏天。
也是這個暑假,浮起三個孩子夢境的《小白船》。
一臺相機,兩組備份,三個小孩,九條命案。
看過熱播劇《隱秘的角落》之后,一團團疑云依舊盤踞在心中久久不能散去。
為什么普普有超乎同齡人的冷靜與果斷?
為什么王瑤有對案件真相異常精準的敏感?
為什么朱朝陽每天都在寫日記?
為什么周春紅面對孩子的成績單再也笑不出來?
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,都被藏在了在原著《壞小孩》里。
作者紫金陳稱,自己就是朱朝陽的原型。
他背負著原生家庭傷痛,通過寫作進行自我療愈,在這部小說中,他向過去告別,把所有繁蕪、遼遠,摻雜著未知可能性的星光與黯淡,全部獻給了童年。
1
無辜是一種表象
紫金陳說:
在成年人眼里,孩子永遠是簡單的,他們永遠也想不到孩子的詭計多端,即使他們自己也做過小孩。
有人說,小說《壞小孩》本就是全員惡人。
每一個小孩都各懷心思,每一個大人都暗藏城府,整部小說儼然形成一幅成年人勾心斗角、“壞小孩”各顯神通的論劍圖像。
劇中的葉馳敏妒忌有因,任性有度,總體謙虛而優(yōu)秀,就像每一個班級里那個既好學又很難有突破的“第二名女生”。
可是在小說中,給朱朝陽施加最多校園“軟暴力”的,就是葉馳敏:她砸壞自己相機,嫁禍給朱朝陽,潑自己一頭茶水,濕著頭發(fā)跑到老師面前告黑狀。
老師會相信誰?當然是葉馳敏。
任誰也不會懷疑一個天真爛漫,又哭得梨花帶雨的小女孩。
劇里的岳普呢?
父母雙亡,身體虛弱,只為給弟弟治病才走向歧途。
即使偶爾撒謊抖機靈,也是在流浪生活中養(yǎng)成的習慣,為了生存,無可厚非。
可是在小說中,岳普卻有著與年齡不符的冷靜、狠毒,與克制。
嫉妒自己的親生弟弟,出惡毒而下流的主意懲罰朱晶晶,面對張東升的威脅毫不退縮。
就像尼采所言:“凝視深淵過久,深淵將回以凝視?!?/p>
不幸的是,岳普在決定面對張東升之前,已然是深淵。
而劇中最大的贏家朱朝陽,在小說中也更有手腕。
同父異母的朱晶晶,是他親手推下樓的;
親生父親朱永平的死,是他親自策劃的;
就連張東升會對三個人下毒的結局,也被他提前預料到。
為了自保,他眼睜睜看著普普與丁浩喝下毒飲料身亡。
最后把提前一個月偽造好的“當事人”日記呈現給警察,條條線索都完美應對“現實”,成功把自己從整個案件中擇得干干凈凈。不留痕跡,手段高明。
警察會相信朱朝陽嗎?
當然會相信,任誰也不會懷疑一個敏感懦弱,內向沉默,而又學習成績優(yōu)異的乖乖少年。
《舊約》載:“孩童的動作,是清潔,是正直。”
可是,孩子就應該永遠是純潔善良,就不會做出惡舉嗎?
前段日子,“天臺藍衣少女”事件,被稱為現實版的“隱秘的角落”。
三個孩子為了追求刺激,以身冒險,爬上高層天臺護欄外。
一個藍衣女孩自己站在安全區(qū)域,卻鼓動另外兩個年紀較小的女孩向危險邊緣走去,并喊著“松手,松手。”
如果不是拍攝者即使發(fā)現,并溫柔引導孩子們回到護欄內,難以想象其他兩個女孩的命運何如。
缺乏及時的制止,孩子一念而生的惡會犯下大錯。
電影《壞種》中,天才少女艾瑪,儼然是一個升級版的“朱朝陽”——思維縝密,智商超群。
但她手上卻握著同學、保姆、老師的三條人命,甚至試圖殺害自己的親生父親。
當艾瑪的父親試圖向鄰居揭露自己女兒的真實面目時,鄰居難以置信地說:“怎么可能?她只是一個小女孩?!?/p>
艾瑪的父親幾近崩潰地說:“問題就出在這里啊,沒有人會懷疑一個小女孩的惡毒?!?/p>
沒有人會懷疑孩子的身體里有著詭計多端的本性,沒有人會相信孩子會對鮮血與生命無動于衷,
沒有人會看到孩童天真無邪的面龐下也隱藏著惡的種子,也沒有人會承認孩子的世界也有冷漠、虛榮、嗔恨、善妒。
孩童無罪論,被機械復制在時代的觀念里,作為常識順展下去,于是成人觀看兒童時自動使用降低警惕的向下視角,這種不平等的視點本身,就是遮蓋事實最隱秘的角落。
2
“惡童”背后的魔掌是缺愛的家庭
岳普說:“大人說小孩子壞,其實他們更壞。”
曾經看到過一段替兒童伸冤的話:
大人總說小孩子嘴饞,可是經常暴飲暴食,吃海參鮑魚的不也是我們;
大人總說小孩子吵鬧,可是深夜在家蹦迪,驚擾四鄰的不也是我們;
大人總說小孩子貪玩,可能做出來傾家蕩產收藏古玩這種事的不也是我們。
“不是我們”,那么最開始引導孩子走向極端的又是誰呢?
普普這句話,在小說中得到了清晰的解答,每一個“壞小孩”背后,都有推向他們走向深淵的大人。
葉馳敏為什么處處針對朱朝陽?
因為在小說中,葉馳敏只因考不過朱朝陽就會被父親打罵,在父親無盡的斥責中,葉馳敏的嫉妒心與報復心最終被激發(fā)。
普普為什么能想出狠毒的方法報復朱晶晶?
因為她在家時不受父母寵愛,在福利院又受到了性侵,流浪在社會中,也處處被歧視。于是普普在感受惡、體驗惡之后,也終于吸收惡,釋放惡。
朱朝陽為什么想到“弒父”?
其實這一點最值得深思,有人說朱朝陽對父親的惡意就出于父親對他的薄待,其實非然。
朱永軍偏愛女兒、維護王瑤,甚至在朱朝陽面前毆打前妻周春紅。
他的行為遠超過“薄待”的范圍。
但是讓朱朝陽說出:“他不再是我爸爸”的直接原因,是朱永軍為了讓朱朝陽不追究王瑤責任,決定給他一萬塊“封口費”。
金錢交易讓朱永平不再把“兒子”當成“兒子”,那么朱朝陽只好不再把“父親”當做“父親”。
當命運的河道被成人引發(fā)的惡流沖垮,孤告無依的孩童又怎能在惡的圍攻下全身而退?
心理學家李維榕曾說:一個壞孩子,可能是最忠于原生家庭的孩子。
這句話雖然略有偏激,卻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:扭曲的價值觀,無法引導出陽光的孩子。
就在去年,杭州商場曾經發(fā)生過一起盜竊案件,一個五歲的孩子盜取一條上千元的裙子。
可是查明真相才發(fā)現,指導孩子進行偷盜的,正是他的母親。
前段日子,一個研究癌癥獲獎卻“不懂基因”的六年級男孩、一個能“日寫2000首”詩歌的女生先后登上網絡熱搜。
很多人感慨,“這樣的孩子才最可憐?!币驗樗麄兘洑v的,根本就是被“成人化”催熟的童年。
當成人把自己對于金錢、名譽等利益愿望強行施加給孩子時,對于孩子來說,這就是他們走向歧路的開端。
3
善與惡只在一念之間
朱朝陽說:“我沒有殺掉他們,是他們自己殺了自己。”
為什么朱朝陽說王瑤和朱永平是死在了自己手里?
推果及因,難道朱永平不知道自己對朱晶晶的偏愛會引起朱朝陽的嫉妒嗎?難道王瑤不知道自己的侮辱與詆毀會使朱朝陽受到傷害嗎?
他們當然知道,可是自私的本能讓他們肆無忌憚地摧毀一個孩子的內心,最終也倒在了被“惡念”激發(fā)的“惡念”之中。
也就是說,真正毀掉一個人的,不是這世間的“壞人”,而是人性中的“惡念”。
就連張東升與朱朝陽將親人從高處“推下”的舉動,也成為一種暗示:惡,本就是在瞬間完成的動作。
弗洛伊德在闡釋“死亡本能”時曾說“人天生有種邪惡,侵犯,破壞和殘酷沖動。”
1974年,行為藝術家阿布拉莫維奇在意大利進行了一場著名的人性實驗。
在實驗中,她將自己麻醉,無法動彈,然后在實驗桌上放上包括剪刀、鎖鏈、酒瓶、手槍等72種道具,讓人們可以隨意做想對她做的事情。
實驗的結果令人毛骨悚然,如果不是有人阻攔,她已經無法在這場人性實驗中存活下來。
都說人之初,性本善。
電視劇《隱秘的角落》開頭的動畫中的第一幕,在一片混沌之中有幾個初生嬰兒合抱成的“白團”,即是象征著每一個孩子初生時都是潔白無暇的。
丁浩善良嗎?善良,他幫朱朝陽解決校園暴力,帶普普逃離福利院陰影,為朋友兩肋插刀,無所不能。
朱朝陽善良嗎?善良,他出于同情收留丁浩與普普,在朱晶晶出事后最先想到的是自首,不連累朋友。
岳普善良嗎?善良,她用細膩的心思照顧朱朝陽感受,替丁浩排憂解難。
張東升善良嗎?善良,他也曾勸丁浩不要殺人,不想讓他雙手沾血,良心蒙塵。
可就是這些“善良的人”,也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惡。
于是,在“性善惡論”中,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答案:與其探討善惡何為本性,倒不如說兩者都是選擇。
就像《哈姆雷特》中的“生存還是滅亡,這是一個問題?!币粯?,選擇惡,就是選擇毀滅,選擇善,就是選擇重生。
《壞小孩》,還留給了我們這樣一個疑問,小孩想要的,到底是什么?
葉馳敏追求的不是第一名的成績,而是父親的認可。
朱朝陽想要的不是千萬遺產,而是父親的關懷。
普普和丁浩缺少的不是30萬撫養(yǎng)金,而是健康的家庭和父母完整的愛。
所有“壞小孩”,其實都缺愛。
有人說:“學詩歌的孩子,不會去砸玻璃?!北簧埔龑У暮⒆?,也不會經歷兵荒馬亂的童年。
愛,是孩童精神花園的最好恩賜;愛,是孩童生命地圖的無際海洋。
愛,是照進孩子蜷縮角落的最后光源;愛,也是將孩子從地獄奪回天堂的最終救贖。
即使這世間狂風怒吼,暴雨驟降,讓孩子死死攥住的不是零食與饅頭,而是被母親吻過的手掌。
這世上本沒有壞小孩,只有不懂怎樣去愛的大人。
-圖片來源-
部分來自電視劇《隱秘的角落》
-作者-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,與本站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、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和原創(chuàng)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舉報郵箱:3220065589@qq.com,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。
網友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