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孩子學會積極求助,是父母的必修課。
1
前幾天,一起未成年人暴力慘案震驚了全網(wǎng)!
一位15歲江蘇南通少年,因為勸架得罪了兩名不良少年,遭到圍毆,最后被活活打死。
由于頭部嚴重受挫,被送往醫(yī)院的路上,孩子就已經沒有了呼吸和心跳。隨后,搶救無效,被判“腦死亡”。
單單只是看著這些描述,就可以想到當時孩子有多疼!
事后,孩子媽媽始終想不通,自己的兒子為什么會攤上這種倒霉事,直言:
“他從沒跟我說過惹怒過哪位同學,也沒聽說他和哪位同學、老師有過不和的。”
后來,慢慢挖掘,才發(fā)現(xiàn),原來兒子被打不僅僅因為勸架那么簡單。
兒子和這兩個黑社會不良少年“淵源”已久,這已經不是兒子第一次被欺負了。
媽媽回憶,孩子不久前曾從家中的抽屜里私自拿過錢。
她發(fā)現(xiàn)后曾追問兒子拿錢原因,盛天逸給出的理由是“拿錢和同學合伙買了輛電動車?!?/span>
而那所謂的新電動車,至今都沒看見過。
QQ聊天記錄后暴露,原來,孩子將錢給了不良少年。
出事之前,孩子沒錢用,還曾想向對方要回10塊錢,但對方沒有還給他。
不良少年還在QQ上各種恐嚇威脅。
“找人打死你”
被欺負、被要挾、被敲詐,這其中包含了多少恐懼、焦慮、無助……
然而,這所有的一切,孩子一個人默默承受著,不曾和外人說過一句,哪怕是最親近的父母。
明明知道自己有危險,還是回了不良少年: “不找人”。
米歇爾·蘇利文在TED演講中曾說:“尋求幫助,是一種能力,并不是弱點?!?
學不會求助的孩子,就像被折斷翅膀的天使,難以高飛。
世間風險萬千,作為父母,除了教會孩子獨立解決問題,更要教會孩子如何向外界求助。
2
滄海鏡曾說:“尋求幫助也是一種力量,在這個世界上,獨自一人是很難生存的?!?
不懂得求助的孩子,往往一件小事,都足以成為那一根壓垮他的稻草。
曾看到一則扎心的新聞。
一位21歲的女孩自殺后,父親整理遺物時,才發(fā)現(xiàn),女兒僅僅是因為欠了17萬!
原來,女兒借了網(wǎng)貸,利滾利,債主天天催,而自己一個月的工資只有4千塊,拆東墻補西墻,在勉強維持了三年之后,終于崩潰。
而讓父親最難以接受的是,孩子寧愿自己苦苦支撐三年,被逼走投無路,也不愿回頭找自己幫忙。
父親一邊哭,一邊說著:“這個事情現(xiàn)在看來是很小的一件事,這個錢也沒多少……”
是啊,區(qū)區(qū)十幾萬,對父母來說,輕而易舉,只要孩子說一聲,再苦再難,也不至于走到自殺這一步。
歸根結底,逼死孩子的不是錢,還是孩子自己走不過內心那道坎。
向別人說一句“幫幫我”,對有些孩子來說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,一條胡同走到黑反倒成了慣性思維。
所以,常常一件看上去不至于絕望的事情,成了把孩子扼殺在搖籃的刀子。
美國神經心理學家路易斯·科佐利諾說:
“一個孩子的生存競爭力,不取決于他自己能夠做多少事,而取決于他能夠獲得多少人的幫助?!?/span>
教會孩子學會求助,孩子才有足夠強大的心臟,面對生活的風風雨雨。
3
作為父母,我們是孩子最親近的人,但是為什么很多孩子遇到問題連父母都會屏蔽呢?
《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》中寫道: “小孩寧愿被仙人掌刺傷,也不愿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。”
太多時候,是父母的不理解、不接納,把孩子推得越來越遠。
知乎一位網(wǎng)友曾分享自己的經歷。
她說,自己小時候被打了,氣憤地跑到爸爸面前求保護:
“爸爸,誰誰打我了!”
爸爸回應不是擁抱,不是安慰,而是劈頭蓋臉的一頓罵:
“活該,你不招惹他,他怎么會打你……”
次數(shù)多了,漸漸地,她就再也不會去父母面前討罵了。
被欺負了,受傷了,要么把傷偷偷藏起來,要么就自己涂藥,獨自療傷。
直到現(xiàn)在,長大成人,他都沒有遇事找父母求助的習慣,凡事都自己扛,哪怕再累,也不會和父母說一句。
父母可能不知道,自己和孩子情感的斷裂,都是由于那一次次責罵,一次次的潑涼水造成的。
心理學有一個概念,叫做“ 存在性焦慮”。
這是一種無端性憂慮。
意思是,如果孩子不管說什么做什么,父母總是抨擊,不支持、不理解,孩子就會在潛意識中認定,自己是不被父母所包容的,是不被愛的。
家若不是孩子溫暖的港灣,孩子又怎能輕易暴露自己所有的脆弱?
自然,即使孩子面臨困境,也不會向父母說出那一聲:“爸爸媽媽,幫幫我?!?/span>
4
在童話大王鄭淵潔的《智齒》中,有這樣一組對話:
女孩梁新在學校里被冤枉偷東西。
老師的想法是:“你要是不從實招來,我就通知你爸爸。”
而女孩的第一反應竟然是:“我要告訴我爸爸?!?/span>
看完,令人深思。
父母應該是孩子心里那座充滿安全感的大山,而不是唯恐避之不及的“家中領導”。
讓孩子學會積極求助,是父母的必修課。
聰明的父母不如常常和孩子說說這幾句話。
1. 孩子,你不必時時完美,犯錯并不可恥
每個孩子都會犯錯,當孩子犯錯時,父母的反應影響孩子一生。
如果父母隨意責罵,口不擇言:
“這么笨,不如死了算了。”
“我怎么生出你這樣一個孩子!丟臉!”
孩子會感受到自己的錯誤是不被接納的,甚至認為“犯錯可恥”,那么孩子會害怕犯錯,更不敢和父母傾訴。
但如果父母學會接納孩子的錯誤,引導孩子思考:
“下次遇到這樣的問題,我該怎么辦?”
孩子才樂于分享自己的失敗經歷,正視自己的錯誤。
2. 孩子,你不必“什么事情都得自己做”
前幾天,去接兒子放學,發(fā)現(xiàn)兒子咬著牙,喘著氣,彎著腰,一副很吃力的模樣。
我詢問了孩子很多次“怎么回事”,孩子每次都搖搖頭:“沒事,快點回家。”
到了家,我才心痛地發(fā)現(xiàn),那天學校清理抽屜,孩子把東西全帶回來了,書包足足有三十多斤。
8歲孩子瘦弱的肩膀直接被勒出紅印子,有些地方還破了皮。
瞧見我心疼的樣子,孩子還天真地說了一句: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?!?
那一刻,我恍然驚覺,原來,我平時過分強調獨立,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。
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”,是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口頭禪。
但是,當孩子遇到了難以勝任的問題,死扛有時候會對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危害。
獨立固然重要,為人父母也要告訴孩子:你不必事事都自立,抗不過去記得和爸媽說。
3. 孩子,爸爸媽媽愿意當你的朋友
黃磊曾說:“最可怕的不是孩子在外面做了什么,而是你不知道他在外面做了什么。他做什么不重要,他會不會告訴你,最重要。”
想讓孩子養(yǎng)成和你分享心事的習慣,父母要從小就做孩子的“朋友”。
孩子犯錯了,你不必總是一本正經地講道理,也可以像朋友一樣吐糟。
道理聽多了,孩子容易左耳進右耳出,產生距離感。
平等地溝通,扔掉父母的架子,孩子才能自在地把你納入他的世界中。
父母們,請告訴孩子:
累了,撐不住了,別灰心,別絕望,爸爸媽媽一直都在。
無論你走到哪里,爸爸媽媽永遠是你的避風港!
溫馨提示
微信公眾號又又又改版了,如果不點“在看”或不經?;?,恐怕慢慢就再也看不到我們推送的文章了。
所以 請大家把咱們賬號設置成星標,也請大家看完點個“ 在看”,或在文章后面、公眾號后臺留言,這樣我們就不會失聯(lián)了。
- End -
看更多走心好文章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,與本站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、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和原創(chuàng)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舉報郵箱:3220065589@qq.com,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(lián)系。
網(wǎng)友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