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|積木育兒(ID:jingguanyuer)
01
前段時間,給大家推薦了一部由騰訊出品的系列人物紀錄片《時代我》。
在這部紀錄片中,如果說袁隆平爺爺?shù)墓适驴赐旰笞屓擞X得崇敬和感動,那影星舒淇在講述完她的童年后,讓我感受到更多的是壓抑和心疼。
她說:我沒有童年,我的童年太凄慘了。
1976年,舒淇出生在中國臺灣一個普通的家庭當中。
舒淇的媽媽生她那年,才18歲,用舒淇的話說就是 “小孩生小小孩?!?/strong>
年少的母親根本不懂得如何去撫養(yǎng)一個孩子,再加上當時家境普通,經(jīng)濟條件也不是很好,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父親一個人的工作來維系。
全家人從來沒有吃過一頓稍微奢侈一點的大餐,父母也不準她有零花錢,更不用說自己買東西。
后來弟弟出生了,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,變得更加入不敷出。
也許是舒淇做錯了事,也許是生活壓力大,父母心情不好,純粹是想找她撒氣,信奉棍棒教育的父母經(jīng)常打罵、虐待她,被媽媽拿著棒子追打一條街也是常有的事。
她說:“小時候每次聽到爸爸摩托車回家的聲音,我就會感到害怕,所以,能跑多遠就跑多遠,哪怕是三更半夜也會找地方躲起來?!?/span>
不僅如此,母親還時常在外貌長相上來羞辱她:“你嘴巴真大,一點兒都不好看”“怎么會有人長得像你這么丑?”
不定時且毫無緣由的打罵、最親近的人的質(zhì)疑和否定,讓舒淇變得恐懼且敏感,她從小學會的最熟練的“本事”就是察言觀色。
她說:“小時候,我每天都要特別觀察爸爸媽媽的反應,如果他們今天心情不好,就離他們遠點,要不然就很容易被罵?!?/span>
在舒淇15歲那年,她還意外遭遇過車禍。
在她滿身傷痕累累的時候,父母不僅沒有心疼她,反而又是狠狠地罵了她一頓。
年紀輕輕的她,腳掌、膝蓋、肩膀,渾身上下,到處都是傷疤。
回憶起這段童年的過往,她眼里泛著淚光,語氣輕顫,依舊意難平。
正如舒淇之前在接受《時代》雜志采訪時說的:“一個普通小女孩所應該得到的父母的寵愛、撫養(yǎng)和教導,我從來沒有得到過?!?/span>
02
身上的傷痕會逐漸淡化,可留在舒淇心里的傷疤卻跟了她一輩子。
在這樣的家庭環(huán)境下成長的舒淇,是極其叛逆的。
為了反抗父母,年少的她經(jīng)常離家出走,那段時期的舒淇曾在5年當中出走了20多次,有時候,一走就是半年。
除此之外,她還學會了抽煙、喝酒、打架、逃學……一切不良少女做過的事情,她都干過。
為了擺脫父母的控制,年少無知且懵懂的她只想離開這個家,早點自力更生,賺錢養(yǎng)自己。
暑期的時候,她早早就輟學出去打工,在餐廳當服務員,在地鐵賣影碟……任何大大小小的工作,只要能賺錢,她都愿意去做。
聽別人說拍寫真很賺錢,她也想去試試看。
果然,出落的水靈靈的她被一家模特經(jīng)紀公司看上,簽下了一份寫真拍攝的合約。
這時候的舒淇,需要生存需要錢,她完全不知道這份憑著自己無所畏懼的勇氣簽下的合約,會讓她后悔終身。
這是一份露骨的寫真照片拍攝工作,如果不按要求拍,將會面臨巨額的賠償。
她同意了。
人在毫無依仗的時候總是會變得格外勇敢。
為了賺錢,她忽略了周遭那些不懷好意的眼光;為了證明自己,她把當時紅極一時的艷星葉玉卿成名的方法當作捷徑來效仿,甚至和當時專拍三級影片的導演王晶簽下了6部電影合約。
那時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,也不知道自己會為這個錯誤付出多少代價。——舒淇采訪直到有一次她過年回家時,聽到媽媽被奶奶罵:“你怎么可以讓女兒去做這些事情?!?/span>
那一瞬,她才明白,原來家里還是有人在關心她,她并沒有被家人拋棄、遺忘。
等到合約結束時,她終于抽身出來,逃離了那片暗無天日的深淵。
2005年,舒淇憑借電影《最好的時光》拿下屬于自己的第一座最佳女主角,她淚灑當場。
之后,她用了近20年的時間,才將當初脫掉的衣服一件件穿回來。
其實,我們回看舒淇這一路的選擇和遭遇會發(fā)現(xiàn):舒淇的叛逆與遠離,與她童年缺愛,少年缺理解,成年后缺金錢都不無關系。而這所有的過往,都讓她極度沒有安全感,她只想用自己的方式來證明自己。
當她想極力地想向父母證明自己“可以”的時候,過程如何都不重要了,結果才是她追求的目標。
也因為如此,早年的舒淇為了所謂的“捷徑”,行差踏錯,后悔半生。
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,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。
舒淇是不幸的,原生家庭帶給她的傷害伴隨她一生。
舒淇又是幸運的,她用自己的成長與努力閱盡千帆,終于破繭成蝶。
03
然而,不是每一個被父母棍棒打罵下長大的孩子都能走出來。
有時候,面對無盡的黑暗和看不到光明的未來,橫在他們面前的可能是一條不歸路。
前不久,武漢江夏一名14歲初三男生,因為在教室打撲克被叫了家長,怒火攻心的母親在教室走廊外,狠狠掌摑了他,并當眾辱罵和訓斥:“廢物”“沒用”……
母親憤然離開后,這個無助、羞愧、絕望的男孩沉默了兩分鐘后,突然爬上欄桿,毫不猶豫地跳下5樓,結束了自己的生命。
還有去年4月17日晚上,在上海盧浦大橋上,一輛白色的小轎車后座跑出來一個少年,抹著眼淚,直接往高架橋下面跳。
一絲猶豫都沒有。5秒鐘,結束了17歲的生命。
跳橋前,他同樣被母親一路訓斥,終于不堪忍受,選擇跳橋自殺。
孩子的母親,跪在橋邊,雙手用力地拍著地面,放聲痛哭。
隔著屏幕,都能感受到她的崩潰和絕望。
短短的幾個畫面,讓人看了不禁有些窒息。
這些孩子都是那么的決絕,又那么的殘忍,用自己的生命來報復了自己的至親。
有人說,這些孩子太沖動了。
真的僅僅是沖動嗎?
不,少年選擇自殺時是有沖動的成分存在,但是,對于死亡這么義無反顧的人,他們的內(nèi)心或許早就有了無數(shù)次想要自殺的念頭。
這不是一次打罵的后果,而是無數(shù)次打罵之后,積壓在內(nèi)心的情緒噴涌而出,那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《2020兒童成長危機報告》顯示:在童年經(jīng)歷過父母情感忽視、情感虐待、暴力等不良遭遇的人,成年后發(fā)生學習障礙和自殺等行為問題的可能性會大大提高。
聯(lián)合國與世衛(wèi)組織的一項數(shù)據(jù)也顯示:全球20%的青少年有過心理問題困擾。而在中低收入國家10—19歲青少年中,約15%的青少年,曾經(jīng)有過自殺的念頭。
雖然,造成孩子自殺的心理問題原因有很多,但被最親近的人隨意的打罵,羞辱和否定,絕對是其中之一。
有網(wǎng)友說:
感同身受,我沒想過殺我的父母,但我曾無數(shù)次想自殺,把命還給他們。還有網(wǎng)友說:我恨你,但我不會攻擊你,令你痛苦才是我的目的。代價也不過是我的生命,反正我也受夠了。
所以,家長們依然如果認為自己的孩子是不需要尊嚴的,是可以隨意打罵,對他們充滿了掌控欲,那么他們即便沒有在這里結束生命,也會在別的角落痛苦掙扎。
因為有些絕望,你想象不到。
04
都說“愛之深,責之切”。
的確,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,但更多的父母用錯了愛孩子的方法。
中國的父母們,有時候太信奉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“不打不成材”這樣的話了。
似乎覺得不動下手,不辱罵一下孩子,就顯示不出做家長的威嚴來。明明是愛孩子的,卻總是嘴上不饒人,手下沒個輕重,對自己的孩子更是各種貶低和嘲諷。
宋丹丹曾在節(jié)目中公開罵自己兒子是個廢物
他們也許不知道,原本最值得孩子依賴的父母,其實卻對孩子的傷害最深。
孩子成長的道路上,家長的言行舉止會給孩子留下最直觀的印記。
就像尹建莉老師說的那樣:
經(jīng)常被苛責的孩子,學會了苛責;
經(jīng)常被打罵的孩子,學會了仇恨;
經(jīng)常被批評的孩子,開始變得自卑;
經(jīng)常被限制的孩子,變得越來越刻板固執(zhí)……
所以,與其眼睛整天盯著孩子身上的問題,指責孩子的不是,不如努力地發(fā)掘孩子身上的優(yōu)點和積極因素;凡事坐下來和孩子一起溝通商量,給與孩子應有的尊重,而不是獨斷獨行,拿出一副“我是你爹媽”的姿態(tài)來壓制孩子的想法和選擇。
每個孩子終其一生,努力追尋的,無非是他人的認可和欣賞而已。
只希望他們長大以后回憶起小時候的父母的模樣,不是“惡語相向”的恐懼,而是“溫柔美好”的相待。
*本文轉載于積木育兒(ID: jingguanyuer),貼心的科學早教公眾號,轉載已獲授權。
*圖片來源于網(wǎng)絡,侵權聯(lián)系刪除。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,與本站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、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(nèi)容未經(jīng)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(nèi)容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和原創(chuàng)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自行核實相關內(nèi)容。
舉報郵箱:3220065589@qq.com,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(lián)系。
網(wǎng)友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