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一則新聞,令我感到毛骨悚然:山東青島一名15歲的高一女孩,有計劃、有預(yù)謀地,殺死了自己的母親。

“相依為命”變成了“相依要命”

5月23日,上周六晚,年僅45歲的女律師張某和她15歲的女兒在家過周末,女兒“貼心”地說要給媽媽按摩,媽媽開心地毫無防備,然后女兒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繩子,從后面活活勒死了自己的母親。

這一消息隨后得到了當?shù)鼐降拇_認。5月26日,青島市公安局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,確有此案發(fā)生,遇害者死后被裝在行李箱中,其15歲女兒有重大作案嫌疑,已被警方帶走。

張女士女兒自述稱 ,學習壓力大,母親對其管教特別嚴厲,自己早想殺死她。

在把母親殺死之后,女兒把媽媽塞進行李箱,反鎖了家里的門,和母親的尸體一起度過了兩天,直到周一一早有人敲門,才東窗事發(fā)。

關(guān)于案件細節(jié),青島警方回應(yīng)稱: “案件正在調(diào)查中,因涉及未成年人,具體案情不便透露”

說起來,此類案件并非個例。

2016年,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轟動一時。

吳謝宇的父親早年因病去世,他和母親相依為命。 只因母親“管的太嚴”,他殘忍弒母。

2018年12月6日,湖南12歲的男孩吳某康親手殺死了34歲的媽媽。

他竟然說,我又沒殺別人,我殺的是我媽媽...... 我就是恨她,管的太嚴......

2019年3月18日,江蘇省建湖縣13歲男孩邵某將母親殺害,原因是他玩手機游戲,不服母親管教,雙方發(fā)生激烈沖突。

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(qū)一個13歲男孩,小時候父親患癌去世,母親沒有再嫁,母子倆相依為命。2020年2月24日,因瑣事將36歲母親殺害......

樁樁件件,令人痛心。歸納上述案件的共性,可以得出三點:

一、單親家庭,母子或母女之間,都相依為命;

二、被害的對象都是母親;

三、被害的原因多與管教過度有關(guān)。

嗚呼,這些母親,都把相依為命過成了“相依要命”。原因何在?

(我們在此探討此案,只為父母們養(yǎng)育孩子提供一些反思和警醒,我們不為罪犯開脫,不管多大年紀,不管遭受了什么,都一定有殺人之外其他的辦法,弒母是逃避者最冷血的選擇,女孩也必將在悔恨和痛苦中度過余生。)

強勢的媽媽,“不聽話”的女兒

在《新京報》記者對被害張女士朋友的一篇采訪中,可以勾勒出母女的畫像和相處方式。

這位單身媽媽善良、溫和、事業(yè)心強,為了女兒,幾乎付出了所有。 與此同時,她也是一位強勢的母親,對女兒要求嚴格,希望女兒的人生完全按照自己的規(guī)劃發(fā)展。

對成績高要求:

疫情緩解,女孩回學校上課,學校統(tǒng)一考試后,女孩在年級排十多名。媽媽認為這個成績沒達到她的要求,她希望孩子必須在前5名,最好是前3名。

她對孩子的期望是,以后必須考上清華、北大、復旦這樣的學校,大學畢業(yè)后還要讀研究生或者出國。總之就是孩子將來要比自己強,要出人頭地。

對溝通無能為力:

婦女節(jié)期間,母親在女兒學校的微信公眾號上發(fā)了一首詩,寫道“女兒,看著我,別給我你的背影”。

女兒感覺在同學面前丟臉了。加上這首詩發(fā)表前沒告訴她,她認為自己不受尊重。

母親為此很郁悶,感覺有時候跟女兒沒法溝通。

傾注所有的愛和精力:

母親小時候就缺少愛,現(xiàn)在她要把所有的愛都給女兒。感覺她整個人的精力、財力都用在孩子身上。

單身的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瑤瑤身上、放在事業(yè)上,根本沒考慮再找個對象。

希望孩子聽話:

母親很要強,希望女兒聽她的話,女兒稍微有點反駁,母親就不愿意了,說不行,必須按照她的思路來。孩子有時候會坐在那兒生悶氣,不說話;有時候就會犟嘴,母親覺得這就是“不聽話”。

張某自己是個很好強的人,業(yè)務(wù)優(yōu)秀,榮譽加身。作為離異單身母親,她對自己的高要求如果轉(zhuǎn)嫁到朝夕相處的女兒身上,就是對他人的高標準。

對成功的極度渴望、對他人眼光的在乎、對孩子學習的焦慮、對自己工作的奮進,讓這位媽媽壓力重重,而身邊最親的人——孩子, 成了她們寄托全部希望和釋放壓力的出口。

可是,如果這些壓力沒有被合適地釋放出來,就會傷人傷己:有時會表現(xiàn)為對孩子尖酸刻薄,口不擇言;或者干脆把這份壓力和不安全感轉(zhuǎn)化成了滿滿的控制欲—— 我不允許你走錯一步,我要你按照我的方式去做。

這份以愛和管教為名的責罵和控制只會讓孩子窒息!

愛得太拼,被愛窒息

在網(wǎng)傳的一篇《弒母女孩寫給被殺母親的一封信》中,女孩寫道:

雖網(wǎng)傳這封信是弒母女兒所寫,但以我來看,倒不像出在15歲孩子之手,太過透徹深刻和成熟了。

但我們依然可以從這封信中看出很多感悟,如信中所言, 女兒用的繩子是物質(zhì)的,而媽媽用的繩子是精神的。如果精神上的繩子套得過緊,物質(zhì)上的繩子就會現(xiàn)身,這也是因果所致。

愛是無條件的!切忌不能把孩子的表現(xiàn)作為自我情緒的“晴雨表”。

要懂得:孩子觀察能力特強,而表達能力很弱。當你的愛附加了條件,孩子自然能感覺到,只是他們不知道或者不敢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。久而久之,就成為橫亙在親與子之間的一道藩籬。

當孩子變成了證明父母能力和報復他人的“工具”,自我價值感也被狠狠地摔在地上,踩在腳下。如此遭遇,何談自尊?又哪里來的自信?

信中說:而我扮演這個角色的代價就是: 除了被要求、被期待、被控制,我從來就沒有自己的自由和生活。我生活的色彩只剩下:焦慮、壓力、擔心媽媽失望、害怕媽媽指責。

一項調(diào)查顯示,孩子產(chǎn)生心理問題與父母的職業(yè)有一定的相關(guān)性。其中, 教師、律師、會計師、警察、企業(yè)高管等職業(yè)的子女問題相對較多。

一方面,這與家長的工作性質(zhì)和有效養(yǎng)育時間有關(guān);

另一方面,更重要的是社會角色和家庭角色切換的問題,這些職業(yè)的父母在工作中相對都比較強勢,同時,他們會不知不覺將這種強勢狀態(tài)帶回到家庭中,成為強勢父母。

而強勢父母在當今時代的家庭教育中,遇到了諸多問題和挑戰(zhàn)。

當母愛變成枷鎖

張揚愛女兒,愛到極致。這份愛,促使她無法忍受女兒成績的暫時下滑、無法忍受女兒有早戀的苗頭,她覺得,自己經(jīng)歷的所有彎路,女兒都不能經(jīng)歷。 因為我愛你啊,這都是為你好啊。

可惜,每個孩子,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,他們的人生也必須由他們的經(jīng)歷去一點點完善、在那些挫折和眼淚中,這個生命才能長大、才能變強壯。

父母就算再愛,其實也只能在旁邊做一個真心的建議者。

在我們的生活中,總有很多父母會含淚質(zhì)問自己的孩子:“我那么愛你,我為你付出了這么多,你怎么這樣?怎么只考了這樣的分數(shù)?怎么讓我如此失望?”

其實,父母的付出,出于本能,當然,子女對父母的回報,也應(yīng)該出于本能。 而并非全部變成了一場交易——

我為了你離婚,我為了你放棄了某一份工作,我為了你搬家,那么孩子,你必須用優(yōu)秀、用出類拔萃回報我。如果沒回報,就是對不起媽媽。

回看青島15歲少女的弒母案,人們?nèi)匀粋模瑹o法想象,最后的時刻,張揚瞪著眼看著自己含辛茹苦長大的女兒,竟然親手殺死自己的時候,張揚的內(nèi)心在想一些什么。也無法想象,殺母后,15歲少女兩天沒出門,守著母親的尸體,她又在想什么?

父母與孩子,注定是一場離別。

然而,張揚與女兒,卻是世間最悲痛最不忍看到的一種離別方式——

“我用盡全力去愛你,卻成為了你最恨的人?!?/strong>

身為一個青春期男孩的母親,這一年多,兒子也出現(xiàn)了許多各種各樣的問題,我也時常在思考,到底應(yīng)該怎樣做,才是一個合格的好媽媽。

直到有一天,我聽到了一首歌,歌詞是這樣唱的——

當我的笑燦爛像陽光

這世界才為我鼓掌

只有你擔心我受傷

全世界都在等我飛更高

你卻心疼我小小翅膀

當我必須像個完美的小孩

滿足所有人的期待

你卻好像格外欣賞

我犯錯的模樣

孩子和我們每個人一樣,都不可能完美。

身為他們的父母,我們應(yīng)當允許他們犯錯、允許他們平凡、允許他們走彎路、允許他們在這個陌生的世界里去嘗試去摸索……

給予孩子真正需要的愛,這樣的愛才有意義。

父母是什么?

父母,始終就是那個——

孩子一轉(zhuǎn)身,我就在他身后對他敞開懷抱去接納的那個人。

是微微一笑說:“沒關(guān)系,你已經(jīng)盡力了,我們回家吧。”的那個人。

我想,這才是健康的愛。

這份愛,雖然平凡,卻足夠滋養(yǎng)孩子一生

聲明: 本文素材來源于 紅星新聞、新京報,版權(quán)歸相關(guān)權(quán)利人所有,由學習哥團隊編輯整理。

標題閱讀全文)

“媽媽,我們家為什么沒大房子?”:你的回答,決定了孩子的格局
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,與本站無關(guān)。其原創(chuàng)性、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(nèi)容未經(jīng)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(nèi)容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和原創(chuàng)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自行核實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。

舉報郵箱:3220065589@qq.com,如涉及版權(quán)問題,請聯(lián)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