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| 樊登讀書(ID:readingclub_btfx)

美國心理學博士蘇珊·富沃德伯曾說:

父母在我們心里種下的精神和情感的種子,它們會隨著我們一同成長。

原生家庭的影響,是刻在一個人的骨子里,流淌在一個人的血液里,對我們這一生產(chǎn)生著不可磨滅的影響。

有些父母種下的是愛和自由,有些父母種下就是恐懼和負罪。

所以,在某種程度上來說,父母決定了孩子的一生。

孩子的婚姻觀,啟于父母

曾經(jīng)在書中看到一個心理學案例。

小金的父母婚姻關系很糟糕,母親在家里沒什么地位可言,很懼怕父親,有時候還要挨父親的打。

很多次, 金都看見母親趴在床上哭泣。小金問母親:“為什么不離開父親呢?”

母親總是如此回答:“你想要我怎么做呢?我什么本事也沒有,我根本沒法放棄現(xiàn)在的生活,難道你們想要我?guī)е銈內(nèi)ヒ垎幔?/span>

在這種環(huán)境中,父親強權(quán)偏激,母親怯懦屈從,潛移默化之中, 金被父母灌輸了很多隱性的理念,以至于她認為,女人只有依靠男人才能生存。

而繼承了這種觀念的小金,也跟隨母親的步伐,把自己束縛在一段沒有愛的婚姻里。

孩子的婚姻觀,不是平地而起的,大都是在父母的模式中慢慢習得,逐漸養(yǎng)成的。

一個人對于愛的態(tài)度,感情中的自尊,情感鏈接的模式等等,都藏在父母的相處之中。

周迅《奇遇人生》就曾談到,她很羨慕自己父母的“一生一世一輩子”的婚姻,所以即使45歲的她依然還很堅定地說:“我相信愛情?!?/span>

她坦言:“ 我們不可能去復制,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驗?!背鲎甙肷瑲v盡繁華,她還是那個在感情灑脫不糾結(jié)的“周公子”。

常有人說,看一個人適不適合結(jié)婚,多去看看她的父母就好了。

一個人的婚姻觀,藏在他的原生家庭里。

孩子的性格,源于父母

表弟小陳的父母從小外出做生意,他是被爺爺奶奶帶大的。有時候爺爺奶奶身體不好,他便來我家借住一段時間。一來二去,有書君對他就比較了解。

他不僅缺少父母必要的陪伴,還長期接受著“打壓式”的家庭教育。

每次父母外地打電話回來,一開口就是問成績,一言不合就懟他。好幾次,他都是一邊接電話一邊抹眼淚,令人看了心酸。

《原生家庭》一書有句話:“ 有毒的家庭體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(huán)追尾,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。”

爺爺奶奶的教育方式也和表弟的父母如出一轍:吃穿用度不缺你,但是精神教育一概不管。要是不聽話,爺爺奶奶上來就一頓劈頭蓋臉地罵。

也許是由于這種原生家庭,表弟比一般的孩子更圓滑,處事更成熟一些,但與人相處時卻有一種莫名的疏離感。

學校里,看上去他和每個人關系都不錯,但沒有一個知心的朋友。在我家住了許久的時間,和我媽打起招呼還是透著客氣。

考試考差了,他也會習慣性地自我貶低,需要好長一段時間才能從失敗的情緒中走出來,比如失眠、沉默寡言、情緒低落等等。

心理學家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如果原生家庭存在問題的話,很可能孩子會做出負面的自我評價,比如:“我沒法相信任何人”“我不值得被人關心”“我永遠不會成功”

李玫瑾在《圓桌派》中說:“ 孩子的任何一個表現(xiàn),基本上就是父母的水準。

如果孩子從小就聽著父母的埋怨、牢騷、謊言、委屈,成年之后往往也會成為和父母相似性格的人。

如果父母積極樂觀,孩子也大多開朗向上,父母有修養(yǎng),孩子與人交往時也大多落落大方。

孩子是父母的折射,孩子的性格刻在他的原生家庭里。

孩子腳下的路,始于父母

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。

一位父親帶著自己的漂亮女兒在路邊擺攤,賣韭菜盒子。因為女兒高中畢業(yè)后沒考上本科,父親便覺得“上大專不如擺地攤”,就讓女兒輟學了。

面對路人的質(zhì)疑,父親很淡定地說:“本科生出來都沒用,上大專,四年要花十幾萬,還耽誤時間,不如做生意?!?/span>

對于這位父親的選擇對錯,我們不置可否。但是在本該讀書的年紀,讓孩子去擺地攤,確實有可能會改變了一個人一生的軌跡。

很多人的發(fā)展,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。

根據(jù)中國高校傳媒聯(lián)盟調(diào)查表示, 42.65%的大學生表示當年自己選擇專業(yè)時遵循了父母的意見。

如果父母有遠見懂孩子,那么孩子聽一聽父母的意見也未嘗不可。

但是有一部分父母,本身自己見識有限,如果以一刀切的方式,用自己的“權(quán)威”替孩子選擇了未來,那么很大程度上,其實會害了孩子。

知乎上就有網(wǎng)友分享自己的故事:

他是家中獨子。上學時,母親為了能時??匆姾⒆?,就讓他留在本市上學,“一哭二鬧三上吊”逼著網(wǎng)友學他不喜歡又沒前途的專業(yè),說大不了以后去考公務員。

網(wǎng)友的大學可以說荒廢至極,畢業(yè)之后也幾乎無所作為,以至于花了好幾年,年近三十,才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。其中心酸,不言自明。

當父母的選擇,凌駕于孩子之上,那么孩子的一生都可能被父母控制在一個框框里,不得自由。

別讓自己的“短視”,成為孩子一生的錯誤信條。

孩子腳下的路,始于父母。

寫在最后:

為人父母,我們最渴望的,其實還是孩子好,想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。

然而,多少父母忘了,想要孩子好的第一步,也是最重要的一步,就是給孩子一個美好的原生家庭。

原生家庭,就像一顆種子。當我們努力生活,夫妻恩愛,經(jīng)營好自己的家庭時,這顆“原生家庭”的種子就會在孩子的心里播種、生根、開花。

慢慢地,你就可能驚喜地發(fā)現(xiàn),孩子的成長,就如同這花的香氣一般,給你帶來無盡的歡欣。

父母的現(xiàn)在,就是孩子的起點。

本文經(jīng)授權(quán)轉(zhuǎn)載自公眾號:樊登讀書,ID:readingclub_btfx 。轉(zhuǎn)載請聯(lián)系原作者。

END-
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,與本站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、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(nèi)容未經(jīng)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(nèi)容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和原創(chuàng)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自行核實相關內(nèi)容。

舉報郵箱:3220065589@qq.com,如涉及版權(quán)問題,請聯(lián)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