童年
文|阿甲畫|馬桶我小時候是在瀏正街小學里長大的,因為我媽媽是瀏正街小學的老師。我記事的時候,瀏正街小學叫燎原小學,我家住的教師宿舍就在學校里面,是一排低矮的小平房,前后兩間,后面有廚房,廚房后面是一個院子。平房前面,有幾個水泥乒乓球臺子,再前面是禮堂,過了禮堂就是大操場,操場盡頭就是教學樓了。瀏正街小學對面是肇嘉坪小學,當時叫工農兵小學,現(xiàn)在是長沙廣播電視大學瀏正街校區(qū)。每到星期天,我媽媽就夾著一疊紙衣樣子,去對面的工農兵小學找她的閨蜜,給我和姐姐裁新衣服。夏天傍晚,晚飯后,家家戶戶都把竹鋪子搬出來歇涼,大人們搖著蒲扇趕蚊子,聊家常。小孩子玩手電筒,扮鬼臉嚇人。還有老師給我們講故事,教我們看牛郎織女星。下半晚,父母會把熟睡的我們抱進屋里。冬天,媽媽把我們摁到被子里面,灌上熱水袋,給我們讀《魯賓遜漂流記》。具體的故事記不清了,只記得我盯著家里散發(fā)著黃色光暈的燈泡,在媽媽不太標準的普通話中沉沉睡去。展開全文時常有調皮伢子被我媽媽留校,趴在乒乓球臺上寫作業(yè)。我媽媽一邊生火做飯,一邊指導抓耳撓腮的學生們。有時爸爸下班回家,趁媽媽在廚房忙碌,會擅自作主把留校的學生放回家。天氣好的時候,爸爸在平房前面做藕煤,有得閑的老師來幫忙,我們姐妹就在旁邊玩煤灰。藕煤曬干后,我們和大人一起一塊塊搬進廚房。最開心的是幫媽媽洗被子,光著腳,卷起褲腿,在大盆子里踩被子,名正言順地玩水,還不被大人罵。禮堂里有一臺黑白電視機,怕只有十幾吋,做了個木箱子外殼,搭幾張桌子,高高的放在主席臺上。毛主席逝世的那天,全體老師和家屬都擠在禮堂里,抬頭看電視里播放葬禮,不時有低低的哭泣聲。我們還小,不明白發(fā)生了什么事,也跟著大人一起哭。操場是一個小足球場,周圍有體育老師用白石灰畫的簡易跑道,還有沙坑、爬桿等一些簡單的體育設施。小時候覺得那操場真是大啊,每天和小伙伴們在操場里瘋玩,直到斷黑,父母們穿過禮堂,我們一個個被喊回家吃飯。那時候的細伢子很少有不挨打的,打人的工具主要是笤刷,就是用布條扎幾根竹掃把簽子。我家也有笤刷,放在柜頂上,主要起震懾作用。有次,我和姐姐用椅子搭凳子,偷偷把家里的笤刷取下來扔掉,被爸爸發(fā)現(xiàn)后,扎了一把更大的,我們就放棄了無謂的抵抗。雖然一般不用,但我們也嘗過笤刷的滋味。有一回,我和姐姐玩尋寶游戲,姐姐把脖子上的家門鑰匙埋到沙坑里,由我去找,不知道為什么,怎么也找不到了,回家吃了一餐笤刷丫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