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時候記憶中吃過很多稀奇古怪的水果,蛇泡兒、覆盆子、野桑葚、刺梨,還有油柑子。九月的時候,樹上就掛滿了油柑子,吃起來酸酸的,越嚼越清甜。后來從書里了解到,油柑子身上有著很多傳奇的小故事。

84761.jpg

名字的變身

余甘、庵摩勒、牛甘果都是油柑子的別稱。“余甘”這個詞最早在東漢《異物志》里就有出現(xiàn),可見它至少在中國的歷史長河里存在了近兩千年。到了唐代,玄奘西行到印度,帶回的佛經(jīng)典籍上載有“庵沒羅果”“庵摩勒”。后來《本草拾遺》印證了“庵摩勒”就是油柑子的梵書名。現(xiàn)在世界各國,尤其是東南亞國家對油柑子的稱呼都不一樣,不過大多源于印度語。

兩千年的游歷之行

油柑子起源于亞洲熱帶地區(qū),從喜馬拉雅山麓到斯里蘭卡、馬六甲海峽都有分布。在中國,油柑子生長在南方山崗上。兩漢時期,油柑子果實向北而行,游歷到都城長安、洛陽。唐宋時人對油柑子尤其喜愛。到南宋以后,油柑子的地位逐漸下降?,F(xiàn)在,油柑子成為了一種鮮為人知的小眾水果。

4280.png

(油柑子的起源與傳播)

除了在中國的游歷之旅,油柑子在世界的腳步也從未停止。印度是油柑子的重要發(fā)源地之一。六世紀,隨著印度佛教的傳播,“庵摩勒”(即油柑子)被安利到周邊各國。到了二十世紀初,油柑子的國際路線越走越廣,被引入到美國?,F(xiàn)已引種到南非、古巴、澳大利亞等國家。

神奇的藥用價值

在古印度,油柑子被尊崇為圣果,僧侶用它來沐浴,此外還廣泛用作藥材,可以退熱生津、治療出血癥。隨著印度佛教在中國的傳播,油柑子的藥用價值逐漸被中國醫(yī)家認識和接受。在中國古代文獻中,油柑子有長壽、解毒、補益的功能,還能烏發(fā),讓“白發(fā)翁變少年人”。

18780.png

現(xiàn)代實驗也進一步證明了油柑子的功效作用。這種水果含有12種維生素,其VC含量最高達1.56%,相當于獼猴桃的8倍、橘子的17倍、蘋果的100多倍。如今,油柑子已被廣泛確認有著消脂減肥、抗疲勞抗衰老、美容養(yǎng)膚的藥理。

從古代到現(xiàn)代的吃法

早在古人先輩那里,油柑子就被變換出不同的吃法。楊孚在《異物志》里提到油柑子“鹽蒸之,尤美,可多食”。到了唐朝,波斯人沿著絲綢之路,將“三勒漿”帶到長安城,受到了皇室貴族的推崇和喜愛,這種酒飲就是以油柑子為原料之一制成的。明代,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寫油柑子“可蜜漬,鹽藏”,跟現(xiàn)在流行于兩廣的腌制吃法一樣。

76041.jpg

在和油柑子的不斷碰撞中,現(xiàn)代人創(chuàng)造出了更多花樣。將油柑子拍裂,在鹽巴里滾一滾或者蘸辣椒粉吃;或者追隨古人,在時間的擱置里腌制出濃烈的味道;或者拿來泡酒喝;又或者做成飲品,比如這款由柑檸檬茶,提取出油柑子的營養(yǎng)成分,和天然檸檬汁組合,在碰撞中,創(chuàng)造出酸甜濃郁、清新怡人的風味和口感,冰鎮(zhèn)過后,夏日出游喝一瓶,透氣舒爽,逛街吃小食來一口,清新口氣,消解油脂。

76041-1.png

油柑子在古代人和現(xiàn)代人的手中,被創(chuàng)造出千奇百怪的模樣。要說油柑子是一種神奇水果,不足為怪。

文章來源:http://crm.shanghainb.com/OpenAPI/reviewsoft.aspx?id=1329815
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,與本站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、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(jīng)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和原創(chuàng)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
舉報郵箱:3220065589@qq.com,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(lián)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