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恰逢辛丑之年,歲運是水運不及,六氣的客氣太陰濕土司天(上半年),太陽寒水在泉(下半年)。又是個水運年,氣候寒濕特征明顯。
運為物候,是當年世間萬物表現出來的特征。因為“水”運不及,這一年,氣化運行會比正常的天時遲。簡而言之,今年的寒濕會很重。
“天有五行御五位,以生寒暑燥濕風。人有五臟化五氣,以生喜怒憂思恐。論言五運相襲而皆治之。終期之日。周而復始?!比说纳硇臓顟B(tài),也會隨著四季氣候變化而改變,跟著天時養(yǎng)生做預防,會更加輕松。
到了秋冬,我們的養(yǎng)生重點就要順著天時轉移到潤肺之上,再者因寒濕重,脾胃會不得安寧。脾胃惡寒惡濕,因此除了養(yǎng)肺,也得分出一部分精力來保養(yǎng)脾胃。
秋冬養(yǎng)生:一則潤肺
提到肺,我們會想到肅降,可以把兩個字拆開看。肅,清肅,肺五行屬金,清肅是金的屬性之一,故而有金氣清肅之說,指的就是肺有清除廢濁之物的作用。
清肅又潔凈自身的作用,比如肺經清肅凈,不容異物,我們在呼吸時,空氣中的塵埃等等,都會被鼻毛等阻擋,如果僥幸進入,也會被身體分泌的黏液吸附,肺再通過呼吸,吐故納新,我們在呼吸的過程就是肅除肺中廢濁的氣。
降為通降,肺位于上焦,為五臟六腑之華蓋,其氣以下降為順,指的是肺氣有向下通降的特點。
故而,肺會吸入自然界的清氣,若肺失肅降,清氣不得下行,就會胸悶氣短、呼吸不暢、咳嗽不止。
飲食:增酸少辛,滋陰潤燥
想要幫助身體實現秋季的收斂,讓肺的肅降正常進行,那么在飲食中要秉承增酸少辛的原則,這是唐代藥王孫思邈在《千金要方》中提出的,由于秋季肺氣盛而肝氣虛,在五行上“金能克木”,因此,為防止肺氣過盛而肝氣過虛,要從飲食上進行調節(jié)。
辛入肺,酸入肝。同時,秋季的養(yǎng)生要收斂人體的陽氣,辛主發(fā)散,酸主收斂,減辛增酸,有助于秋冬養(yǎng)陰。在飲食中適當添加酸澀之性的食物,比如石榴、葡萄、柚子、檸檬、酸梅湯等,借此收斂肺氣,避免秋燥傷肺,影響肺的肅降。
也可吃些清潤的食物,比如荸薺,清熱養(yǎng)陰,生津止渴,可以煮、炒后食用;也可以吃些秋梨,秋季梨子大量成熟上市,生津潤肺,直接生吃或者熬煮后食用,都是一道不錯的美食,其中冰糖燉雪梨,是我們從小吃到大的潤肺佳品,滋陰潤燥又清肺。
三個簡單動作養(yǎng)好肺
摩鼻:經常按摩鼻部,把兩個手的拇指搓熱,沿著外側鼻梁、鼻翼兩側上下按摩60次左右,每天1~2遍。
深呼吸:可以鍛煉肺的生理功能,睡前或起床前,平臥在床,以腹部進行深吸氣、再吐氣,反復20~30次,呼吸時要緩慢進行。
端坐捶背:可以通暢胸氣,健肺養(yǎng)肺,腰背自然直立,兩手握成空拳,反捶脊背中央兩側各3遍,捶的時候要閉住呼吸,之后叩齒10次,吞咽津液。捶背的方向從下到上再從上到下,反復進行。
秋冬養(yǎng)生二則健脾
由于今年氣候反常,受五運六氣的影響,很多平時脾胃不錯的人,也出現了脾胃不舒服的現象,倘若脾胃平時本就虛,那今年更加難過。
眼下雖入秋大半,大量瓜果上市,香瓜哈密瓜大豐收!
吃完瓜果,我們的脾胃卻苦不堪言,本就是寒濕之年,相比其他年份,水濕更重,瓜果冷飲這些寒性的食物吃多了,我們脾胃就會積寒積濕,嚴重損傷了脾胃的陽氣,把之前好不容易補上來的脾陽給散個干凈。
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虛不受補,無論吃多好的養(yǎng)脾食物,全都補不進去,這是為啥呢?因為脾胃早就被我們吃進去的寒涼和肥甘厚膩之物給堵塞住了,想要后面吃食物補進去,首先得通,得清理,把這些寒氣濕氣給化開。
就好比山體滑坡堵塞道路,救援的物資是送不到災民手中的,只有把道路打通清理掉,才能進行下一步,如果對堵塞置之不理,那四面八方的運輸物資的車全堵在這,可見不但救援無法實施,反而給道路增添新的負擔。
我們平時吃的一些營養(yǎng)物,滋補品就如同上面的物資,道路堵塞就如同脾胃被寒濕淤堵,這一補,就容易補出問題來。
化脾胃積寒瘀堵:艾灸
所以咱們首先把這堵塞的給通開,先通后補,所謂大熱克寒,化寒,我們可以利用溫熱之性,疏通脾胃,簡單有效之法莫過于艾灸。此時艾灸就當起了搶修、疏導道路的角色,把我們脾胃調養(yǎng)正常,之后再吃啥營養(yǎng)品都能補到位。
所以老人們都常說,進補前必先灸補,尤其對于脾胃虛寒,脾陽不足者,更需要升脾陽,天下扶陽,灼艾為首。艾灸可以憑借其溫陽之性,成為升脾陽、化脾濕的首選。
其中灸的位置,個人推薦肚臍,肚臍在任脈上,可溫通元陽,脾胃健旺,別忘了未出生時我們就是靠著肚臍連接母體,吸收營養(yǎng)的。
肚臍處艾灸,可以用隔姜灸,也比較好操作,把鮮姜切成0.2~0.3厘米的薄片,再用食鹽把肚臍的孔給填平,把切好的姜片放在肚臍上,將艾絨置于姜片點燃,感到溫熱且舒適為度。
養(yǎng)脾胃第一糕:八珍糕
等我們脾胃中的寒濕散掉,脾胃通了,這時候就可以吃一些健脾養(yǎng)胃的食物,比如芡實、白扁豆、鐵棍山藥等,提到健脾養(yǎng)胃,論吃的就不得不提明清的健脾養(yǎng)生第一糕:八珍糕。
尤其在清朝時很有名氣,自乾隆40年以來,歷代的皇帝、皇后、嬪妃、皇親國戚無不競相食用,慈禧太后也喜食八珍糕,直至晚年,從未間斷。
八珍糕為明代醫(yī)學大家陳實功所創(chuàng),記載于《外科正宗》內,內含黨參、茯苓、糯米、扁豆、薏米、山藥、芡實和蓮子肉這八樣道地食材。別以為這小糕點只是哄小孩子的,明朝的皇子脾胃弱,面黃肌瘦,所以陳實功才特地研制了這個八珍糕。
在《駕行熱河哨鹿節(jié)次膳底檔》記載:乾隆四十四年六月十二日,由太監(jiān)傳旨:“叫你們做八珍,所用之物人參、茯苓、山藥、扁豆、建蓮肉、粳米面、糯米面,共為極細,加白糖和勻蒸糕,俱系碾面,碾得面時,總管肖云鵬、張順,太監(jiān)胡士杰,總管首領田福、堂官陳世琬看著蒸糕,晾涼后存放。”
據傳,乾隆皇帝經常用膳后飲茶時進食八珍糕,到了時期,慈禧太后也經常食用。
咱們仔細看八珍糕的配料,懷山藥、蓮子肉、白扁豆滋補脾陰;黨參、糯米滋補脾陽;茯苓和薏仁用來祛濕;芡實則以收澀。整個有陰有陽,有升有降,平和中正。且在《神農本草經》中,山藥、茯苓、蓮子、芡實、薏仁都為上品,主養(yǎng)命以應天,所以真不愧為千年養(yǎng)生第一糕。
今年秋冬這個氣候反常期,記得養(yǎng)好肺,護好脾,本著清肺,化瘀排寒通脾胃的方法,阻擋今年濕寒之重帶給我們身體的影響,平平安安,過好每一天。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,與本站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、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和原創(chuàng)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舉報郵箱:3220065589@qq.com,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。
網友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