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都見過天上下雨、下冰雹,誰曾想過天上會“下滅火器”?
但在孩子的好奇世界里,一切皆有可能。
去年7月,一名39歲的二胎媽媽不幸被一個“從天而降”的滅火器砸中,搶救無效后死亡,調查后發(fā)現始作俑者竟是一個10歲男孩!
歷經300多天的審理,這起引發(fā)熱議的“男孩高拋致死案”一審終于在今年6月宣判了。
10歲男孩父母,被判賠784520.5萬,物業(yè)承擔補充賠償49226元。
可這些賠償,在那個意外離世的母親面前這些都顯得蒼白無力。
兩個孩子一夜之間,成為孤兒,喪母之痛誰又能真的體會?
網友對此義憤填膺:
“小孩不知道高空拋物危險,父母也不知道么?”
“持小行兇,坑父母,禍他人?!?/span>
網上搜索“熊孩子高空拋物”,才發(fā)現這樣的新聞層出不窮:高空扔玩具砸壞奔馳車;高空扔剪刀嚇壞行人;高空扔石頭擊中頭部…
只有你想不到的,沒有熊孩子扔不了的。
《家庭教育》中曾說:“有規(guī)矩的自由叫活潑;沒有規(guī)矩的自由叫放肆。”
孩子的行動力幾乎都源自好奇心,玩也是他們的天性,但如果這樣的“探索”沒有規(guī)則意識這個緊箍咒保駕護航,那放肆的自由無疑是在“玩火”。
01
沒有規(guī)則束縛的玩樂等于“裸泳”
教育家曾說:“遵守規(guī)則是自由的前提,天性也應在約束之內。”
前段時間,“熊孩子3分鐘橫穿馬路13次”的視頻引發(fā)熱議。
視頻中兩名男孩,在車流涌動的城區(qū)主干道上奔跑玩耍,3分鐘內竟來回橫穿馬路13次!
孩子每跑一次,隔著屏幕都能感到那命懸一線的危險。
最終,一輛轎車避讓不及,將其中一名6歲男孩撞倒。幸好送治及時,才脫離危險。
我們常對規(guī)則心存僥幸,但意外就只有0和100之分。
車速如果再快點,送去醫(yī)院再晚點,這個在把馬路當游樂場嬉戲的男孩,就再也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了。
孩子毫無危險意識的“玩樂”就像定時炸彈,愛他就別讓他“裸泳”, 規(guī)則意識是孩子的成長不可缺的護身符。
孩子沒有約束的玩樂,時常在無意識地玩火,既能燒己更能禍他人。
5月底,一名6歲男孩從25樓拋下一塊磚,砸中樓下的5歲男孩,最終男孩搶救無效死亡。
那天,5歲男孩原本高興地和媽媽一起去外婆家吃飯,誰曾想一塊從天而降的磚讓一切的美好戛然而止。
一塊磚,讓兩個原本幸福的家庭就此跌入萬丈深淵。
對孩子的規(guī)則教育,才是給孩子的最好的保護傘。
關鍵時刻,不僅能護自己更能保他人。
02
孩子是父母的鏡子,你種什么因得什么果
教育學家弗洛姆說:“父母是教育孩子、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。”
《爸爸去哪兒》中圈粉無數的諾一,一直在劉燁的“約束”下成長。
劉燁看到諾一拿著勺子,惡作劇般地咚咚敲桌子,直接上前制止,沒想到諾一越敲越起勁,為了反抗劉燁,直接耍脾氣扔了勺子。但冷戰(zhàn)過后,諾一意識到自己的問題,主動承認了錯誤。
在一般人看來,這不過是小孩子貪玩,干嘛上綱上線、小題大做,但劉燁卻堅持規(guī)則意識應該從小培養(yǎng)。
別小看孩子的無理取鬧,他每一次過火的行為背后都是無數次小的縱容的累積。
孩子的天性如流水,有岸才能成為有序流動的奔騰大海,否則就是災害。
孩子的岸在哪兒,關鍵看父母怎么做。
智慧的父母不僅懂得幫孩子建立規(guī)則,更能以身作則。
前段時間,坐地鐵,一個孩子拿爆米花沒拿穩(wěn),不小心撒了一地。
父親一沒大聲責罵,二沒幫他撿,而是帶著孩子一起,一顆一顆地把地上的爆米花收拾干凈。
孩子從父親的行為中理解了規(guī)則的意義。
網上還看到另一則暖心事件,一個小寶寶在等地鐵時,問父母地上的腳印是干嘛的。
媽媽耐心地說:“這黃色的腳印呀,是用來排隊的”。
與此同時,媽媽和奶奶很自然地排成了一對,然后,小寶寶也高興地排在了爸爸的前面。
美國黑人作家鮑德溫曾經說:“ 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,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。”
孩子的世界很小,是非觀和規(guī)則感也并非與生俱來。
父母在孩子面前遵守規(guī)則,是給孩子最好的遵守規(guī)則課。
03
規(guī)則意識,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護身盔甲
給孩子立規(guī)矩,常讓父母左右為難,經常靈魂自問:“我這樣是愛孩子么?”
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原則,培養(yǎng)孩子的規(guī)則意識就并非難事。
1、堅持底線和“豆腐心” 說不
我們常邊給立規(guī)矩,又邊自我拆臺,終究因為“愛”而失去原則。
《媽媽是超人》里的馬雅舒就是典型的“豆腐心”。
有次,生病還沒好的女兒鬧著要吃冰淇淋,馬雅舒本不同意,最后還是
妥協于女兒的哭鬧。
連馬雅舒自己都說:“我是個容易妥協的媽媽,每次只要她哭,我的堅持就已經掉到零下?!?/span>
這樣的苦情戲,每天都在各家上演,孩子反復多次后,發(fā)現父母的軟肋,便軟硬兼施,活脫脫FBI攻心計。
父母的底線在哪里,孩子的界限就在哪里。
如果我們一再放寬原則,那么孩子就會進行更大的試探,最終擊垮你的終極防線。
2、和善而堅定地堅守底線
李玫瑾教授曾經分享過一個事例,一次女兒想要一個東西,被拒絕后,一哭二鬧三上吊,她沒有妥協,而是把她帶回家。
她陪著孩子任由她哭鬧,最多給孩子遞上面紙。女兒哭了一會兒,見媽媽絲毫沒動搖,便自我作罷。
《正面管教》一書中曾提出:“教育孩子要做到和善而堅定?!?/span>
給孩子的情緒一個釋放的空間,和善而堅定地告訴他:“媽媽尊重你的情緒,但你的無理取鬧,不管用 ?!?/span>
相信我,沒一個孩子會執(zhí)著于撒潑打滾這種耗體力又傷神的抗爭。
3、6歲之前建立規(guī)則意識,堅持三不慣原則
李玫瑾教授曾說:“當孩子兩三歲跟你鬧,最多也就是撒潑,但14、5歲自我意識強烈后再跟你鬧,可就升級多了,離家出走、跳樓自殺,真的什么都干的出來,完全不受管教?!?/span>
所以立規(guī)矩一定要在6歲之前。
1-2歲——秩序敏感期
合理制定規(guī)則,重點在預防。觸碰原則的事情不能慣。比如偷東西、破壞公物等。
2-3歲——規(guī)則敏感期
開始叛逆,不能硬碰硬。但不尊重別人不能慣,教會孩子珍愛生命,更不能傷害他人。
3-6歲——獨立意識漸強
溫柔而堅定的制定、執(zhí)行規(guī)則。孩子沒有責任感不能慣。比如犯錯推卸責任隱瞞等。
4、 愛和懲罰并進,讓孩子學會自省
教育學家簡·尼爾森曾說:錯誤是學習的大好時機,如何對待錯誤比犯的錯更重要。
美國一位父親“懲罰”10歲孩子的視頻曾爆紅社交網絡。
因欺負同學,孩子被罰三天不許坐校車。父親為了讓他吸取教訓,罰他一周跑步上學,刮風下雨也不例外,但孩子在前面受罰,父親卻跟在后面。
經過風吹雨淋,孩子深刻認識到兩點:“第一、人要為錯誤付出代價。第二、爸爸不會因為我犯錯就不愛我?!?/span>
聰明的父母一定會教會孩子從錯誤中自省。
曾聽過這樣一段話:
“孩子的心是塊奇怪的土地,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;
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獲;
播上習慣的種子,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獲;
播上品德的種子,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?!?/span>
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看世界的眼睛,指引孩子未來的方向;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鏡子,反射出家庭的教育的得與失。
規(guī)則意識不僅是保護孩子的盔甲,更是孩子通往未來世界的門。
點個“在看”,讓我們一起幫孩子穿上這件盔甲,讓他未來的路越走越寬。
請這位讀者朋友添加微信號:hyman6領取禮品。
作者:麥小麥。90后寶媽、教育事業(yè)熱愛者、愛生活、愛自由、更愛寫作,希望用文字和你一起品讀人生。新東方家庭教育(ID:xdfjtjy),傳遞專業(yè)家庭教育理念,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,分享可吸收、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。讓持續(xù)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。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,與本站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、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和原創(chuàng)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舉報郵箱:3220065589@qq.com,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。
網友評論